社区   我拍我秀   国画知识
返回列表
查看: 1499|回复: 0
收起左侧

国画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8 11: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云南大理州

中国画
   简称“国画”,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也是最为复杂的画种,内部分类则更是复杂。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为六门;北宋《宣和画谱》分为十门;南宋邓椿《画继》分为八类。其根据笔墨技法可分为工笔画、大写意画和小写意画(即兼工带写),根据设色又可分为白描画、水墨画、着色画三类,按功能和用途,可分为寺观殿堂壁画、架上绘画、民间绘画、工艺装饰画几类;依作品的主题思想分为释道画、风俗画、历史画、民间年画、文人画等;按工具材料分为白描、着色、水墨等;但最通行的是按题材内容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
   山水画简称“山水”。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独立,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作者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清及近代,续有发展,亦出新貌。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传统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
   人物画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中国的人物画,简称“人物”,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故中国画论上又称人物画为“传神”。历代著名人物画有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唐代韩滉的《文苑图》,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南宋李唐的《采薇图》、梁楷的《李白行吟图》,元代王绎的《杨竹西小像》,明代仇英的《列女图》卷、曾鲸的《侯峒嶒像》,清代任伯年的《高邕之像》,以及现代徐悲鸿的《泰戈尔像》等。在现代,更强调“师法造化”,还吸取了西洋技法,在造型和布色上有所发展。
   花鸟画历代花鸟画家辈出,如唐代薛稷的鹤、边鸾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晖的鹰,黄筌、徐熙的花鸟;北宋赵昌的花、崔白的雀、吴元瑜的花鸟;南宋吴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张守中的鸳鸯、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陈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鱼,恽寿平的荷,华喦的鸟;近代吴昌硕的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绵延不绝。
   技法形式有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等技法,设色又可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勾、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潢之。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作画之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国画发展史
   六朝前:水墨与重彩画法之萌芽  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以上溯到远古时代的岩画和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装饰纹样。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彩绘是以天然矿物质在陶坯上描绘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等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达到美化装饰效果。商周战国及春秋时期绘画已有相当的进步。除壁画的流行外,这时绘画技巧的发展也可从青铜器及玉器的装饰纹样、战国漆画上看出已达到相当水平。特别是湖南长沙战国楚墓中出土的帛画成为这一时期绘画技法发展的杰出代表。此时绘画已逐渐脱离附属于工艺美术品的装饰地位而独立,成为后世卷轴画的先声。秦汉绘画技法发展汉代墓室壁画及画像的情况除求诸石、画像砖外,各地出土的帛画对了解当时绘画技法发了最有力的资料。战国展的状况提供帛画“迹简意淡”,突出线条作用的水墨画法和西汉以高纯度装饰性色彩依线描涂染的勾勒着色画法,奠定了后来卷轴画的两种基本画法风貌。
   六朝:勾线渐趋成熟与凹凸法之出现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绘画技法发展中的重要阶段。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知名画家,画史上第一批为后世崇奉的百代宗师和第一批有摹本流传的巨迹都产生于这一时期,并产生了第一批论画名著。人物画法从完成变略为精,由“迹简意淡而雅正”走向“细密精致而臻丽”之后又出现“笔不周而意周”的疏体,鲜明显示上承两汉下启隋唐的时代风貌。源于人物画背景和古地图的山水画在这一时期开始独立登上历史舞台。大约在东晋刘宋时代,已有独立的山水画。这时期已有为数不少的善画花鸟的画家出现,也有独幅作品的记载,但未流传下来。
   隋唐:线描、水墨的高度发展与金碧设色的完善  隋唐时代的绘画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在表现技法上取得高度成就。人物画在隋唐仍居主要地位,在继承本土汉魏传统以外,也吸收西域画法,艺术上的发展更加成熟。隋唐山水画日渐成熟,有金碧辉煌的青绿山水和墨分五色的水墨山水等,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的青绿山水日益走向成熟与兴盛。其画法风格,也像人物画一样属于勾勒设色,所不同者在于形象勾勒的简括和赋色的强烈浓丽。使用的颜色以青、绿、赭石、白粉等石色(覆盖色)为主,甚至辅以金粉,鲜明夺目,纯度极高,颇有金碧辉煌之感,宋人称之为“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这种以装饰手法进行写实的着色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最早的风格形态。水墨山水画的出现,主要是在中晚唐以后。在青绿山水至盛唐发展成熟之际,水墨山水的前身“破墨山水”开始萌生。中晚唐以来,山水画的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技法上更出现“不依墨踪”的狂放画风。这时,部分画家在盛唐的破墨技法之外,又发展了“泼墨”。中晚唐的山水画家,由讲求用笔进而又重视了用墨,而用墨方法的丰富变异,回过头来又解放了笔法。水墨作用引起了广泛注意,为五代水墨山水画的勃兴创造了条件。唐代也出现了一批花鸟画名家。花鸟画题材多流行于宫廷及上流社会,用以装饰环境及欣赏需要,大都以工笔设色的画法,写生逼真。
   五代:双钩填彩与落墨画法之定格  五代十国的绘画,无论中原、西蜀还是南唐,也无论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都在继承唐代传统的同时有新的发展。在山水画方面,这时突出发展了唐人水墨风格。“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及南北两大山水画派的出现,成为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两派画家笔下,用以呈现山水纹理质感与结构的“皴法”得到很大发展,墨法丰富起来,有笔有墨成了画家的自觉要求,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山水画至此已发展成熟。花鸟画领域五代出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两种技法风格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花鸟画走向成熟。五代,勾勒设色的青绿山水仍在延续。
   两宋:工笔的极致与兼工带写的初创及章法的突破  宋代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风格形制日趋多样,技法更加完备。文人画的兴起与宫廷绘画的繁盛成为这一时期的新特征。在艺术上自觉追求有别于画工的“文人画”是在北宋中叶兴起的。风俗画、历史故事与现实题材的人物画都成为画家感兴趣的题材并有杰作出现。北宋画坛上,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画史所称“宋人格法”主要指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创作。南宋山水画的主流是水墨苍劲笔法所显示的精奇而抒情的风貌。这一时期随着卷轴画的大量产生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宗教画开始退出画坛的主要位置,画家与画工明显分开来。宋代花鸟画在艺术技巧上大大超过了唐代。继五代之后,北宋初期的花鸟画随着朝野需要的变化而蓬勃发展,跃居于人物画之上,与山水画并驾齐驱。宋代花鸟画家观察的精细入微和描绘的一丝不苟使他们的写生刻画水平已经达到“和生者逼肖”的程度。
   元代:笔法墨法的拓展与丰富  元代绘画在继承唐宋五代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其显著特点是文人画的盛兴,人物画相对减少,山水、花鸟画成为主要题材。绘画艺术上强调有“士气”和“古意”,反对有“作家气”,摈弃南宋院体传统,主张师法唐、五代、北宋。创作上遗貌求神,尚主观意兴抒发,讲变化而轻刻画,喜平淡而弃绚烂,纸本上运用干笔皴擦的水墨技法得到极大发展。元代绘画以山水最盛。在花鸟画中,随着墨竹与木石的盛行,墨兰、墨梅也同时并举。元代墨卉墨戏盛行,在工笔花鸟画中也出现了全部以墨代色的现象。中国花鸟画技法经过宋代全面发展后,元代又向着水墨领域深入。
   明代:水墨大写意的繁兴  明代绘画风格迭变、画派繁兴。山水、人物、花鸟均有发展,画法方面以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的勃兴,成就最为显著。明代绘画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明早期宫廷绘画与浙派盛行于画坛,形成以继承和发扬南宋院体作风的时代风尚。正德后在苏州地区崛起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主要继承宋元文人画传统,波澜日壮,成为画坛主流,明代中期以后,有成就的花鸟画家主要是在野的文人画家。万历以后的晚期绘画出现新转机,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另辟蹊径,力倡南北宗论,影响很大,成为画坛主导。除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外,晚明还出现不少地区性山水画派。花鸟画领域青藤、白阳的水墨写意画法,人物画领域南陈北崔的变形人物画法,均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人物画技法多样,有质朴典雅的白描,也有浓丽细密的院体工笔,有粗放豪迈的水墨写意,也有变形奇古饶有装饰意味的人物画新体。
   清代:水墨写意画法之盛及与西法之初融  清代绘画继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康、乾时期宫廷绘画有新的发展并出现中西融会的画法。技法上总体讲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早期画坛因画家不同的追求而在文人画领域出现以“四王”、吴恽(吴历、恽寿平)为代表的崇古和以“四僧”等为代表的创新两种趋向。清代早期的山水画,画家更追求笔情墨趣,风格技巧争奇斗艳。在西画影响下,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的新探索。清代人物画虽在艺术性上并未有多大的提高,但比明代繁荣,在写意人物画方面有所开拓。清代画院盛于康、乾两朝,院画家与文人布衣画家的技法区别十分明显,工整重彩是宫廷院画家之能事,然意境较平乏。在野的文人布衣画家以水墨写意为主,亦兼带工笔人物,比较善于追求笔墨意境。清初画坛兴起一种用手指代替毛笔在宣纸、绢上作画的“指画”技法。清代的花鸟画在技法上,工笔重彩、水墨写意、没骨法均有大家,既承传统,又创新意。清代宫廷花鸟画以康、乾两朝最为兴盛,花鸟画主要用于装饰。
   20世纪:金石书法入画与中体西用  将书法篆刻的笔法章法融入画中,具有金石味。在色彩的运用上突破古人的传统,并且吸收民间用色的特点,色彩鲜丽,对比强烈。现代中国画是在近百年来西方美术潮流冲击的文化环境中发展的,受西方美术的影响和冲击,中国画技法突破传统模式,出现新的局面。按照绘画主张的不同,技法探索基本沿着两条路进行:一是“借古以开今”的传统型道路,较少受西方影响,从传统自身求变革。突破文人画的局限,扩大师承面,从金石碑版、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实现现代中国画在传统技法图式基础上的复兴与开拓。这类画家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最为杰出。另一条是在西方美术影响下形成的结合中西型道路,以高剑父、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李可染为代表。
名家作品
   顾恺之:(约346~407),字长康,小字虎头,生于晋陵无锡,出身贵族,晚年曾任散骑常侍,是东晋最伟大的画家,也是中国早期的绘画理论家。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传世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等。
   展子虔:(531?~604?),今山东阳信人。历北齐、北周至隋,在隋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擅长人物、鞍马、楼阁、山水,触物留情,备皆妙绝。其作品有《游春图》卷等。
   阎立本:(?~673),历高祖、太宗、高宗三朝,任将作大匠、工部尚书、右相等。长于人物,尤妙于写真。其流传卷轴画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荣翼智赚兰亭图》等。
   李思训:(653~718),唐宗室李斌之子,官至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训与其子李昭道并擅青绿重彩山水,史称“山水之变,始于吴,而成于二李”。其作品有《溪山行旅图》等。
   吴道子:约生于公元690年,又名道玄,东京阳耀(今河南禹县)人,活跃于玄宗开元、天宝年间。佛道、人物、山水、楼阁、草木、鸟兽,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在数量和艺术技巧上都十分惊人,千多年来,一直被人奉为“画圣”,其独创的宗教图像的样式,被世人称为“吴家样”。其宋摹本作品有《送子天王图》。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县人,官至尚书右丞。工画山水。王维画特色在水墨运用,“笔墨宛丽,气韵高清”;不再用笔线勾勒物形,而用笔点簇,重水墨写意情趣;画学李思训精勾填色,复务细巧,反其失其真;笔力雄壮充实超过吴道子;破墨首创;笔线劲爽又有柔性地勾轮廓再加水墨渲染出凹凸、高下、向背、随意自然;山水画多平远构图且喜画雪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境优美。其宋摹本有《雪溪图》等。
   张萱:生卒年未详,盛唐著名画家。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年间为史馆画直。擅画仕女、婴儿、鞍马、屏障、宫苑一类题材。多表现贵族妇女的闲散无聊的寄生生活。其作品有《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
   韩幹:生卒年未详,长安人,以画马名世。主要活动于唐玄宗天宝年间。韩幹画马,多肉而少露筋骨,与唐以前多见筋骨的蟠螭龙形不同。有评“幹唯画肉不画骨”。流传至今者有《照夜白图》、《牧马图》。
   韩滉:(723~787),京兆长安人,善画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悉臻其妙。滕固《唐宋绘画史》言其书画善,书学张旭,画学陆探微,才力与韩滉相埒。其传世作有《五牛图》。
   孙位:生卒年未详,唐末画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初名位,后遇民人度法,于是改名遇。居会稽山,号会稽山人。光启(僖宗年号之一,885~888)中为蜀之文成殿上将军。擅画人物、松石、墨竹、宗教画及水,兼工书法及道术。其作品有《高逸图》等。
   董源:生卒年未详,字叔达,江南人,亦称钟陵(今江西省南昌市)人,五代杰出画家,活动于南唐或南唐中主、后主时代,任南唐“北苑史”,“后苑副史”等,画史称其为“董北苑”,与李成、范宽并称为北宋山水画三大家。董源存世的水墨山水,最常见者有《溪山行旅图》、《溪岸图》、《秋山行旅图》、《龙袖骄民图》、《夏山图》、《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等。
   顾闳中:生卒年未详,江南人,南唐中主李璟时翰林待诏。后主李煜曾派他与周文矩、高太冲夜至韩熙载家,以目识心记,窃画韩家夜宴乐舞的情景。其作品有《韩熙载夜宴图》等。
   黄筌:(903~965),五代工笔重彩花鸟画家。字要叔,四川成都人。先后供职于王蜀与孟蜀宫廷,任画院待诏,掌院事长达四十余年。所创“黄家富贵”之双钩填色重彩花鸟为后人之楷模。黄筌画迹,《宣和画谱》收有349件之多,如今仅有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写生珍禽图》。
   徐熙:生卒年不详,五代时南唐的花鸟画家,钟陵(今江西南昌)人,出身于江南显族,善画汀花野草、水鸟渊鱼、蔬菜花果。技法为水墨淡设色,富有文人雅趣,与同时期西蜀的宫廷院体花鸟画家黄筌的双钩填色重彩花鸟风格相对,画史上称作“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其北宋摹本有《雪竹图》。
   李成:(919~967),字咸熙,祖籍长安,为唐宗室后裔。父瑜任苏州推官,避唐末五代之乱徙家青州,遂为营丘人。世人因呼其为李营丘。据《宋史》记载,李成其人“性旷达嗜酒,喜吟诗,善琴弈”。在绘画上,李成最长于平远寒林,他是宋代最著名的山水画大师之一。其可靠作品只有《读碑窠石图》和《寒林平野图》。
   郭忠恕:(约930~977),字恕先、国宝,河南洛阳人。少年聪慧,天造奇才。能文章,精小学(古文字学)、古文,工书法,尤擅篆籀隶楷,更以界画冠绝于时,所绘屋木独步,山水树石皆入妙品。其传世作品有《雪霁江行图》。
   巨然:(936~975),五代末宋初的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他善画山水,深得佳趣,遂知名于世。其存世作有《秋山问道图》等。
   范宽:(约967~1027),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名中正,字仲立,因性情宽缓,故时人称为范宽。范宽是北宋初年杰出的山水画家。他的画,据《宣和画谱》著录有58件,现只有《溪山行旅图》、《群峰雪霁图》、《临流独坐图》、《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六幅作品存世,以《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为代表。
   赵昌:(?~约1016),字昌之,广汉(今四川剑南)人。善画花果,师法滕昌祐,有“出蓝”之誉。他的花鸟非常注重写生。其作品有《竹虫图》等。
   燕文贵:(967~1044),吴兴(今浙江吴兴)人,绘画才能多方面,人物、山水、林木、屋木俱能。燕文贵的山水画,当时被人称为“燕家景”或“燕家景致”。其代表作有《溪山楼观图》。
   许道宁:生卒年不详。原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后居长安(今西安)。是李成、范宽和郭熙之间的一位有影响画家。许道宁早年画人像、山水,是凭天资信手乱画。到了长安后,才“惟摹李成,画山水林木”,中年成名。《关山密雪图》轴传为其所作。
   文同:(1018~1079),字与可,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人。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善诗词文赋、书法及墨竹,后世尊称“文湖州”,称其绘画传派为“湖州竹派”。文同画竹爱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纯粹水墨技法表现竹子的画家,是文人画理论的实践者,他和苏轼、米芾等人开创的文人画论中强调绘画的抒情表现,重视人品、画品和诗情画意,深刻影响了中国元明清文人画的发展,确立了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的传统文人画题材。其公认真迹有《墨竹图》。
   崔白:生卒年不详,字子西,濠梁(今属安徽)人。善画花竹羽毛、芰荷凫雁,道释鬼神、山林飞走之类,尤长于写生,极工于鹅。所画无不精绝,落笔动思而成,不假于绳尺,曲直方圆,皆中法度。其作品有《寒雀图》。
   郭熙:起自布衣,于北宋熙宁七年(1047)诏入御书院任艺学,继升迁为待诏,最后任职翰林待诏直长。郭熙是北宋的杰出画家和杰出的理论家,其画能真实而微妙地表现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画出“远近深浅,四时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的自然特征,创造出极其丰富优美动人的意境。其代表作是《早春图》。
   王诜:(1048~1122),字晋卿。今山西太原人。开国功王全斌之后。尚英宗蜀国公主,官驸马都尉。幼善读书,长能属文,博雅诸艺,以至弈棋,无不造妙。传世王诜真迹仅三幅,其中两幅均名《烟江叠嶂图》,一为设色,一为水墨,另一幅为《渔村小雪图》。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今属安徽)人。李公麟一生官运不甚得意,但艺术成就很高,与当时的文人名士苏轼、米芾、王安石等交往密切,是北宋文人士大夫绘画团体中技法最突出的一位,他的鞍马题材和白描最为后世推崇。《五马图》是传世作品中最可信的李公麟真迹之一。
   米芾:(1051~1107),字元章,祖籍太原,后迁襄阳,自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宋徽宗时曾任书画学博士,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是北宋著名的书画家、鉴定收藏家,著有《画史》。米芾没有绘画作品留传下来。
   米友仁:(1086~1165),字元晕,南宋高宗时任工部侍郎、敷文阁直学士。其父米芾,米氏父子皆善书画,创米点山水,又称“米氏云山”。画史上并称“二米”。是北宋文人士大夫绘画在山水方面的重要代表。其作品有《潇湘奇观图》卷。
   高克恭:(1248~1310),字彦敬,号房山,大都(今北京)房山人。能诗善画,工山水墨竹,受二米影响,后学董巨、李成。高克恭的米点山水实际上以二米墨点山水技法兼收北派山水特点自成一家。其传世作有《云横秀岭图》。
   王希孟:生卒年不详,画史无传。据卷后蔡京的题跋,知道他是徽宗画院画家,亲得赵佶教导,不出半年就画了《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18岁。
   赵佶:(1082~1135),即风流皇帝宋徽宗,崇道教,嗜书画。能画山水、花鸟、人物、鞍马、禽兽,工画翎毛花竹,尤善墨花、墨石,善书法,创“瘦金体”。其作品有《柳鸦图》,此乃纸本,为《柳鸦芦雁图》卷的前幅。
   赵伯驹:生卒年不详,生平史籍记述非常简略。他是赵宋宗室。其作品有《江山秋色图》。
   梁楷:生卒年不详,原籍东平(今属山东)。嘉泰(1201~1204)年间为画院待诏。嗜酒,生性狂放不羁,自号“梁风子”,时人称为“梁疯子”。人物、山水、佛道、鬼神、花鸟无所不能,能工能写,尤以泼墨人物闻名于世。其作品有《泼墨仙人图》。
   马远:生卒年不详,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后居钱塘(今杭州)。马远出身于绘画世家,先祖、祖父、父、兄及子均为宋画院画家,故而有“一门五代皆画手”的称誉。马远是我国绘画史上享有盛名的一代宗师,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马远山水、花鸟、人物均能,尤以山水为最,他打破了北宋山水画中大山大水的全景式构图,创造出一角半边之景,因而有“马一角”之称,其代表作品有《踏歌图》轴、《梅石溪凫图》等。
   刘松年:生卒年未详,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孝宗时为画院学生,光宗时升至待诏,善画山水人物,被称为“院中人绝品”,是南宋画院自己培养出的新一代大画家。现存作品有《四景山水图》卷和《秋山行旅图》轴等。人物画有《罗汉图》三幅和《醉僧图》。
   夏圭:生卒年未详,一作夏珪,字禹玉,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宁宗朝(1194~1224)画院待诏。与马远齐名,并称“马夏”。夏圭的主要成就在山水画,构图喜取景物的局部加以特写,偏于画面的一侧,称“夏半边”。《溪山清远图》卷是夏圭的长卷巨制。
   赵孟坚:(1199~1264),字子固,号彝斋、彝斋居士。系南宋末年较典型的文人画家,善画墨笔水仙、梅、兰、竹、松、石,注重书法与画法笔墨相通与结合,极写意之能事。好古修雅博识,善笔札,工诗文,酷嗜法书。其作品有《墨水仙》,《岁寒三友图》,《墨兰图》。
   法常:(?~约1280),号牧溪,本姓李(一作薛),南宋理宗、度宗时在杭州长庆寺为僧。法常的绘本,继承了石恪、梁楷的画法而有所发展。其作品有《写生蔬果图》。法常作品流寓日本不少,对日本绘画产生重大影响,甚至被评为“画道的大恩人”。
   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自称三外野人。福建连江人,南宋太学上舍,应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侵,隐居吴中一带。坐必南向,誓不与北人交往。善画墨兰、墨竹,所画兰花露根不见土。《墨兰图》是郑思肖的传世作品。
   李衎:(1244~1320),字仲宾,号息斋道人,燕(今北京)人。是元代著名的画竹高手,即擅长墨竹也擅长双钩填色的工笔竹子,著有《息斋竹谱》,精于竹理,是他画竹经验的总结。由于他画竹精到又富独创精神,被誉为“写竹之圣者”。《双钩竹图》是李衎的传世作品。
   赵孟?:(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赵孟?是元代文人画坛的领袖,博学多识,通古论今,诗词、书法、绘画、音乐造诣精深,书画方面成就最为突出,深刻影响了元四家及明清的文人画。《鹊华秋色图》是传世赵孟?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名作。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五云阁史,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官至奎章阁鉴书博士。博学能文,精鉴赏古物书画,擅长画墨竹,师法文同,也善墨花、山水。代表作为《清?阁墨竹图》轴。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又号一峰道人,江苏常熟人。被列为“元四大家”之首,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有影响的杰出画家之一。其传世作品以《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等最为杰出。
   吴镇:(1280~1354),字仲圭,浙江嘉兴魏塘镇人,一生隐居不仕,高自标表,性情孤峭,号梅花道人,又称梅花和尚、梅道人、梅沙弥等,为“元四大家”之一。“元四大家”中,前三家胜在笔,独吴镇胜在墨。吴镇的山水画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代表作有《渔父图》、《溪山高隐图》等。
   王冕:(1287~1359),字元璋,号老村,又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诸暨人。元代著名诗人、画家,工画墨梅,亦擅竹石。其作品有《墨梅图》卷。
   张渥:(?~1356),字叔厚,号贞期生、江海客,祖籍淮南,后为浙江杭州人。他的画,以白描人物著称,在人物画方面的声誉颇高,突破了当时所谓文人和画工之间的界限。张渥所作《九歌图》为历代藏家所重。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云林生、云林子等,别号幻霞子、沧浪漫士等。常州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人。倪云林的作品纤尘不染,以其独特的形象和鲜明的性格成为中国文人画最高逸品的代名词,在中国画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同时代的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为“元四大家”。代表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容膝斋图》等。
   王蒙:(1308~1385),字叔明,号黄鹤山樵,又号香光居士,浙江吴兴(湖州)人,为元代著名文人画家赵孟?外孙。画史将他与倪云林、黄公望、吴镇合称为“元四大家”。王蒙作品存世较多,面貌不一,最能代表其山水成就和个人面貌的,当推《青卞隐居图》、《葛雅川移居图》、《春山读书图》等。
   王绎:(约1332年~?),字善思,号痴绝生。先世睦州(建德)人,迁居杭州。元末江南著名人物肖像画家,陶宗仪评其作品“非惟貌人之形似,抑且得人之神气”。故为时人所重。著有《写像秘诀》,现存《杨竹西小像》。
   边文进:生卒年未详,字景昭,福建沙县人。永乐间召至京师授武英殿待诏,与当时同在宫廷花鸟画家蒋子成、赵廉被称为“禁中三绝”。精于花鸟,是明代画院派花鸟画之首领。其作品有《雪梅双鹤图》。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是浙派的开派领袖,也是浙派成就最高的画家。戴进是绘画上的多面手,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能,其代表作有《金台送别图》、《南屏雅集图》、《仿燕文贵山水图》轴、《钟馗夜游图》轴等。
   林良:(约1436~1505),字以善,南海(今属广东)人。官至锦衣卫镇抚,值仁智殿。林良能工能写,但以写意花鸟画更为著名,画趣也更重“野逸”。林良是历代宫廷花鸟画家中视野最开阔且最具创造性的画家,对后世花鸟画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作品有《鹰鹊图》等。
   吕纪:(1477~?),字廷振,号愚,鄞(今浙江宁波)人。弘治年间被征入宫,值仁智殿,授锦衣指挥使。花鸟画既师边景昭,也师林良,能工能写。其工笔重彩,精工富丽;水墨写意画,则荒率野逸。其作品有《寒雪山鸡图》轴。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身于诗画及收藏世家,终身不仕,广临五代、两宋、元人以及浙派各大家作品,素善诸家、集众长而取之,遂使他成为一代大师和吴门画派的领袖。在明代画家中,沈周的成就可谓是最高的一位。明中期后,沈周影响也最大,“明四家”中另外三家,文徵明、唐寅、仇英都是他的学生。他是明代最大画派“吴门画派”之开启者,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其细笔作品有《庐山高图》为代表,粗笔作品以《京江送别图》等为代表。
   文徵明:(1470~1559),长洲(今苏州)人,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他书画皆工,花鸟、人物、山水皆擅,尤以山水成就最高,为“明四家”之一,“吴门画派”的领袖,名满当时。细笔一路的代表作有《江南春图》轴、《惠山茶会图》卷等,粗笔有《古木塞林图》轴、《风雨孤舟图》等,人物有《湘君湘夫人图》轴等。
   唐寅:(1470~1523),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字子畏,号伯虎,又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唐寅工诗文,尤精书画,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并刻治为印,与文徵明、祝允明、徐贞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于山水、人物、花鸟、楼阁皆能,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共称明“吴门四大家”。其代表作有《事茗图》卷、《孟蜀宫妓图》、《骑驴归思图》等。
   仇英:(1498?~1552?),字实父,号十洲,今江苏太仓人。出身工匠,从周臣学画,以职业画家的身份跻身于“明四家”。仇英绘画风格在“明四家”中最富特色,也最多样化。他的创作以人物画成就最高,山水次之。其作品有《送别图》。
   陈道复:(1483~1544),原名淳,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父(《明画录》作复甫),号白阳山人,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陈道复少年善画,尤善词翰,精草篆,工山水,大写意花鸟尤高。中年后书画自成门径,创水墨大写意画法。其代表作有《墨花图》等。
   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又号清藤居士等,为明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他开创的绘画形式,称为“大写意”画法,对清代以至近现代近四百年的写意花鸟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代表作品有《花卉图》卷、《葡萄图》轴、《黄甲图》轴等。
   董其昌:(1555~1636),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字元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画史又称董思翁、董宗伯、董文敏、董华亭等。董其昌是明末极富盛名的大画家和理论家。提出了著名的中国山水画“南北宗论”。其代表作有《仿北苑山水图》轴。
   曾鲸:(1568~1650),字波臣,福建莆田人,擅长肖像画,兼画花卉,擅长用淡墨勾线,但后来创立“波臣派”肖像画法,不用粉彩直接渲染,而是用淡墨渲染出阴影凹凸。《王时敏像》是曾鲸的代表作。
   陈洪绶:(1598~1652),浙江诸暨人,字章侯,号老莲。明亡后,更号老迟、悔迟、晚年为僧,又号悔憎、云门僧等。为明代伟大的人物画家。代表作品有《九歌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归去来图》卷等。
   蓝瑛:(1585~1670?),字田叔,号蜨叟、石头陀、吴山农等。为“武林派”创始人。他的绘画有水墨、着色两类。他创立的没骨重彩青绿山水,在青绿山水画史上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其作品有《白云红树图》轴、《红树青山图》、《仿张僧繇山水图》等。
   程邃:(1607~1692),字穆倩,号朽民、垢区、垢道人、江东布衣、万历遗民、野全道者等,安徽歙县岩镇人,富收藏,能诗文、草书、隶书、八分书、绘画,精金石篆刻。人品端悫,崇尚气节,身世感慨。其作品有《山水册》。
   弘仁:(1610~1664);安徽歙县人,姓江名韬,字六奇,后改名舫,字欧盟,于1648年(清顺治四年)出家为僧,用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为新安画派创始人。画史上将其与石谿、石涛、八大山人(朱耷)并举,称为清初画坛四高僧。其山水中最具典型面目的作品有《天都峰图》。
   髡残:(1612~1673年?、1674年?、1692年?),字介丘(邱、秋),号石谿,又号白秃、电住道人、天壤残道者、石道人等。今湖南常德人。俗姓刘,约1651年出家为僧。与弘仁同一时代,以画学齐名,又与石涛并称“三高僧”。他擅长画人物、花卉,尤精山水。其代表作有《层岩叠壑图》轴、《报恩寺图》。
   朱耷:(1626~1705),江西南昌人。原姓朱,名统,明宗室后裔,朱元璋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于清顺治五年(1648)落发为僧,法名传,字刃庵;取号雪个;又有个山、驴、人屋等号。康熙二十三年(1684),始号八大山人,直至去世。八大山人为清初画坛四高僧之一,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杰出巨匠。其作品有《河上花图》卷等。
   石涛:(1641~1707),原名朱若极,广西全州人,明悼僖王朱赞仪的十世孙。入清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字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等。为“清初四僧”之一,擅画山水、兰竹、花果、人物,而以山水成就最大。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以“一画”论的命题将山水理论提高到哲学美学高度。《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的传世名作。
   王鉴:(1598~1677),字玄照,后改元照、圆照,号湘碧、染香庵主。今江苏太仓人。最特出的是善作青绿山水,他的《仿三赵山水图》、《柳塘花坞图》等,即是设色妍丽之作。代表作另有《九夏松风图》轴、《青绿山水图》卷等。
   王翚:(1632~1717),字石谷,今江苏常熟人。王翚一生最大的成就是“集宋元之大成,合南北为一手”。石谷的作品,体貌多变,有水墨、浅绛、青绿。其作品有《仿巨然楚山烟雨图》、《仿黄鹤山人》、《岩栖高士图》、《康熙南巡图》十二卷。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别号石师道人。今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孙。入仕后供奉内廷,尝“奉旨”编纂《佩文斋书画谱》,得一时之荣。自著《寸窗漫笔》、《麓台题画稿》等。其作品有《登岱诗》50韵、《华秋色图》、《仿大痴为钱长黄之任新安作》、《浅绛山水》等。
   吴历:(1632~1718),原名启历,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江苏常熟人。家道中衰,稍长以卖画为生。有傲骨清风,遗民意识重。其作品有《杜少陵诗意图》。
   恽寿平:(1633~1690),原名格,字惟大,一字寿平,后以字行,更字正叔,号南田,另号东园生、横山樵、云溪外史等,为清初“六大家”之一,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齐名,合称“四王吴恽”。他不但擅长山水,更以写生花卉蜚声画坛,创没骨花一派,传世作品较丰,《秋海棠图》、《萱草图》、《牡丹图》、《秋园卉草图》等作品均能代表其写生花卉的绘画特色。
   龚贤:(约1619~1689),祖籍江苏昆山县,字岂贤,号半千、野遗、柴丈、半亩、半庵、客隐、蓬蒿人、半亩居人、半山野贤、东海隐士等。龚贤的山水画风格有两种,其一为“白龚”;另一路画风是反复皴染,浓浓密密,浑厚苍润,世人称此路画风为“黑龚”。其代表作品有《自藏山水册》等。
   梅清:(1623~1697),字渊公,号瞿山、敬亭山农。今安徽宣城人。后人称梅清、梅庚、石涛、戴本孝等为“黄山派”。梅清和他的弟子、子侄等传派被称为“宣城画派”。其画风以清秀萧蔬、苍凉润淡为主,北京故宫的《黄山册页》最能代表他的这一路风格。其作品有《白龙潭》轴、《为泽翁作各家山水》册页。
   高其佩:(1672~1734),字韦之,号且园,别号南村等,辽宁铁岭人。高其佩是清代著名的指头画家。指画在画史地位上的真正确立当始自高其佩。其作品有《九老图》。
   华喦:(1682~1756),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福建上杭人。善交游,与金农、李?、板桥等画家交好,为“扬州八怪”之一。他广师名家,能工能写,画材广泛,花鸟、人物及山水兼擅。《红叶画眉图》为工兼写一类的作品。
   李方膺:(1695~1755),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借园主人等。通州(今江苏南通)人。李方膺在师法传统和造化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开创了具有自我体貌的写意花鸟风格。“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画材广泛,尤喜画梅。其作品有《墨梅图》等。
   李?:(1686年~?),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其花鸟画风经历了由工兼写的小写意风格向纵笔恣肆的大写意风格转变的过程。李?喜爱描绘农舍田园的物景,不仅取材广,且材源朴素,生活气息浓厚。“扬州八怪”之一的李?,其花鸟画的成就是独树一帜的。其作品有《雄鸡图》。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别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荆蛮民等。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画材广泛,花鸟、人物和山水皆工,画风独特,为“扬州八怪”之一。其作品有《达摩图》轴。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为官清正,性格旷达。有“狂”、“怪”之誉,为“扬州八怪”之一。书画皆善,画中以兰竹之作最负盛名。其作品有《兰竹荆石图》轴等。
   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米兰人。1707年在热那亚加入耶稣会为修士。康熙五十四年(1715)由葡萄牙耶稣会传道部派遣来华,约于雍正元年进入如意馆,作宫廷画家。郎世宁的作品虽均以国画材料工具完成,但是以西洋焦点透视及光影明暗为准则,所画形象均有极高的写实性,立体感强,刻画细致,空间感极强,在融合中西绘画上做了相对成功的尝试。郎世宁在外国传教士画家中成就最高。《佶闲骝图》轴是其作品之一。
   赵之谦:(1892~1884),字益甫、?叔,号悲盦、无闷等,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擅长篆刻、书法和绘画。绘画以写意花卉类作品为主。其作品有《紫藤》。
   虚谷:(1824~1896),俗姓朱,名虚白,字怀仁,出家后以虚谷号,号倦鹤、紫阳山民。安徽歙县人,工人物、山水、花鸟,与吴昌硕、蒲华和任颐并称为“清末海派四杰”。虚谷是极具个性的食古能化的艺术大师,其作品有《猫图》。
   任伯年:(1840~1895),初名润,后改为颐,原字次远,号小楼(或作晓楼),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山阴道人,室号颐颐草堂,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任伯年的花鸟、人物和山水均达到了相当高的造诣,被誉为“清末海派四杰”之一。其作品有《松藤斑鸠图》等。
   蒲华:(1832~1911),字作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秀水(浙江嘉兴)人。工山水、花卉,尤长于墨竹。其作品有《墨竹图》等。
   吴昌硕:(1844~1927),名俊卿,字仓石、昌硕,别号缶庐、苦铁、破荷亭长、大聋等。浙江安吉人。吴昌硕篆刻、书法和绘画皆长,多著述。绘画最擅藤本、花卉,为“清末海派四杰”之一。其作品有《梅花图》。
   高剑父:(1879~1951),原名伦,字鹊庭,广东番禺人。折衷东西洋的画法,为“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的探索为后来者改革中国画开辟了一条可取之道。其作品有《芦苇蜻蜓》、《春深蝶渡江》、《松风水月》。
   黄宾虹:(1865~1955),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安徽歙县人。中国文人画之集大成者,现代中国画山水大家,亦擅花鸟、书法篆刻,精鉴赏。他生前由其忘年交傅雷主持在上海成功举办过两次画展(80岁、90岁时),大器晚成。其作品有《黄岳灵泉院》。
   齐白石:(1863~1957),原名纯芝,后名璜,字渭清,又字兰亭,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寄园、寄萍、寄萍堂主人、老萍、萍翁、寄幻仙奴等。湖南湘潭人,擅绘画、篆刻和书法,也工诗词。绘画以花鸟最为见长。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其作品有《蛙声十里出山泉》、《虾》等。
   于非?:(1887~1959),又名于照,字非厂,别署(号)非?,又号闲人,山东蓬莱人,我国当代著名工笔花鸟画家,满族。他博学多识,著有《中国画颜料研究》、《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影响十分深远。其作品有《牡丹蛱蝶》等。
   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余人,原名傅瑞麟,因喜爱清初石涛的画,自号“抱石斋主人”,后遂改名为傅抱石。得徐悲鸿赏识,赴日留学。解放后任教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江苏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等职。其作品有《潇潇暮雨》等。
   潘天寿:(1897~1971),原名天谨、天授,后改天寿,字大颐,号阿寿。浙江宁海县冠庄村人。曾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及浙江省美协主席等职。诗、书、画、印皆能。其作品有《雄视图》等。
   林风眠:(1900~1991),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青年时期赴法留学,习油画,1925年冬归国任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校长兼教授,1928年在蔡元培支持下创杭州国立艺术院。其中西融合式绘画使他在20世纪美术史上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有《黄山》等。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早年就读于上海美专、杭州艺专,先后学中国画、油画,后专攻中国画。善山水、花鸟、人物,尤善画牛。其山水画参用西画法,被誉为“满、黑、厚、实”的“李家山水”。其作品有《水墨山水图》轴。
   张大千:(1899~1983),法号大千,四川内江人,从小即在母亲指导下学习花鸟画与书法。在技法上以泼彩、泼墨相结合的手段,为中国画的用色、用墨开辟了新途径。《振衣千仞冈》是张大千的彩墨山水代表作。
   钱松喦:(1899~1986),现代中国画家,又名松岩,芑庐主人,江苏宜兴人。曾任中小学教师,无锡美协主席,江苏省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常务理事,江苏美协主席,中国文联委员,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其代表作有《常熟田》、《今日江南分外娇》。
9922772_150322561331_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收藏:8 | 帖子: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