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今日弥渡   弥渡旅行记之文盛古街
返回列表
查看: 1546|回复: 1
收起左侧

弥渡旅行记之文盛古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13 14: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云南大理州大理
弥渡旅行记之文盛古街。弥渡,从遥远的白子古国走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和灿烂的文化,曾经在云南显赫一时的南诏国也只是白子古国的后辈。但就是这样一个统治滇西、甚至是统治今天云南版图近1000年的白子古国,随着南诏国的崛起,迷一样的消逝得干干净净,不留一点痕迹,留给数百年后后人的,是一片已是断壁残垣、长满凄凄芳草的白崖古城废墟。弥渡的历史,也随着白子古国的随风而逝,而沉寂上千年。但弥渡的古代历史,在明清之际,由于一条由马帮践踏出来的古道,又重新进入历史的视线。绵延数千里的茶马古道从弥渡穿径而过,给弥渡带来了大量的外来人口,特别是汉族人口,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外来文化的进入。于是,从这里,仅从明嘉靖年间算起,就走出了25位进士,147位文武举人,弥渡因而也有着了“文献名邦”的美誉。而茶马古道沉淀给弥渡的,就是文盛古街。所以,文盛古街顺理成章的就承担起了搭建弥渡古代末期厚重历史的重任,与千年前的白子古国遥相呼应,构成了内在的逻辑关系。如果说白子古国是弥渡古代文化的逻辑起点,那么文盛古街就是弥渡古代文明的逻辑终点。
所以,急切拜访一下文盛古街的心情就可以完全理解了。文盛古街,不长,南起凤凰桥,北至文盛楼,全长也就只有800多米,两头是空荡荡的田野,但这对脚步匆匆的赶马人来说,已是足够。赶马人从普洱远道而来,一路鞍马劳顿,走到这里,让马在亚溪河里痛饮一番,拍拍身上的衣服,抖落一下身上的尘土,走进古街,采办一些在漫长古道上必须的生活用品和马饰品,然后一身轻松的走进一家餐馆,舒舒服服的饱餐一顿。像这样惬意的时刻,在漫漫古道上,并不多,大多时候,是风餐露宿的艰辛。天快黑了,索性就在古街上找家客栈,痛痛快快的住上一晚,明天清晨赶路也不迟。晚上,可以感受一下密祉的花灯,可以听听缠绵的弥渡山歌,还可以看看婀娜的弥渡媳妇。
走进文盛古街,便感受到一片浓浓的古意。街心路面的引马石,已深陷地中,一看就知,这是马蹄长年累月践踏的结果,尽管已失去了光泽,但透过那凹凸不平的路面,依稀可以看到当年马帮络绎不绝、浩浩荡荡穿径而过的壮观景象。古街的两旁,是鳞次栉比、密密麻麻的古建筑,没有深宅大院,没有古刹名寺,只有经过岁月沧桑而变得油光水滑的商铺。这与茶马古道上的一些古镇有很大不同。古镇通常有比较齐全的小城市功能设施,更重要的是,古镇上往往有链接茶马古道贸易的重要内容,剑川沙溪古镇之所以成为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驿站,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那里产盐,而盐又是茶马古道上贸易内容最核心的东西之一。文盛古街,没有茶马古道上贸易所需的内容,但硬是以一种别致的方式,成为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文盛古街的方式很简单,就是让远途劳顿的马帮在这里停下匆匆的脚步,让人与马都得到一次彻底的精神休憩,所以,大大小小、挨挨挤挤的店铺应用而生。触摸着那些红漆早已剥落的门窗,甚至可以感受到一种岁月的温度,一种吆喝叫卖的喧嚣,一种车水马龙的繁华与热闹。所以,文盛古街,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古街的尽头是文盛楼。当年修建文盛楼的先贤们怎么也没有料到,文盛楼没有招徕太多的文人雅士到此登临,却盛满了一楼弥渡媳妇、阿妹们的幽怨与企盼。茶马古道从弥渡穿境而过,对弥渡的女人们来说,难以说得清是幸还是不幸。那清脆悠扬的声声驼铃,给这里带来了商业繁荣的同时,也唤醒了弥渡男人心底那遥远的梦。为了生活,也为了那埋在心底最深的渴望,弥渡男人绝然牵出了自家的那匹骡马,从此加入了浩浩荡荡的马帮队伍,踏上了风雨兼程的漫漫长路,留给女人一脸的无奈与忧伤。既然无法挽留住男人的出行脚步,弥渡女人无奈只好送别,缠缠绵绵的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送到文盛古街的尽头,强忍泪水,就此挥手离别,前方是空旷旷的一片,风有点寒,男人有点怜悯女人,硬下心肠,叫女人就此打住。女人打住了自己的脚步,但打住不了惜别的目光,于是心急火燎的爬上文盛楼,极目远送男人的长长背影,直至远际的黑点慢慢消失。女人的视线终于回到眼前,但已是泪眼盈眶。在女人的眼中,远方,是山高水长的跋涉,是风餐露宿的艰辛,是常年累月的无穷思念。

发表于 2013-9-25 10: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云南昆明
关于这些事录,我无条件顶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收藏:98 | 帖子: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