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室里,黄瓜、番茄幼苗青翠欲滴;制种基地里,金黄饱满的玉米穗即将迎来丰收。近年来,弥渡县锚定“种业强县”目标,一手抓育种创新攻关,一手抓良种繁育基地提档升级,全力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让“小种子”成长为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种业振兴,企业是主力军。在大理耘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育苗大棚里,工人们正忙着嫁接黄瓜苗。
该公司在弥渡建成的160亩工厂化育苗中心,年育苗量达4500万株。公司自主研发的“886刺黄瓜苗”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增产幅度达到20%,亩均增收2.7万元。公司还积极探索联农带农模式,将企业与合作社、农户紧密联结,带动滇西片区9000余户农户发展蔬菜种植,实现年产值4亿元。
大理耘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树春表示,“我们一方面致力于新品种的引进与筛选,力求提升种苗品质,增强抗性;另一方面,通过联农带农机制,将企业、合作社与农户拧成一股绳,共同推广适应当地的优良新品种,助力农户增收致富。”
不远处的大理百利春晓公司育苗基地里,技术员正指导工人进行番茄苗嫁接。作为云南嫁接苗规模化培育的开拓者,这座占地460亩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常年保持全省领先的育苗规模。公司采用订单式生产模式,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为农户提供免费的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助力提升种植效益。同时,公司还积极与当地政府、科研院校合作,共同推动区域农业产业提质升级。
“近年来,我们累计引进了100多个国内外特优稀新品种,其中4个已完成品种登记,10余个品种实现规模化育苗。嫁接苗的出苗率比传统育苗高出30%以上,平均帮助农户每亩节本增效1000元以上。”大理百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春晓种苗弥渡基地的负责人李林鹏介绍道。
而在专注杂交玉米种子育繁推一体化的云南国丰振欣公司的玉米制种基地,则是另一番喜人景象。新研发的“国丰玉996”品种吸引了云贵川地区众多经销商的目光。近年来,弥渡县依托省级玉米种业基地建设、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大县制种能力提升等项目,持续做强玉米制种基地,通过“企业+基地+制种户”模式,带动40个村2万余户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云南国丰振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罗国学满怀信心地说:“我们的核心任务就是改良和选育玉米新品种,提升玉米产量。希望更多客户能用上我们弥渡的好种子,助力大家增产增收。”
弥渡种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科技创新与联农富农的产业韧性。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生产、技术输出、种苗供应等方式,将合作社、农户深度嵌入产业链条,形成了“企业盈利、农户增收”的共赢格局。2024年,全县蔬菜工厂化育苗销售达3亿株,产值1.35亿元;玉米制种面积36633亩,产量1280万公斤,产值1.4亿元。
“我们县主要从打造优质种业基地、严把种子质量关、发展种业全产业链三个方面推进种业发展。目前,全县已形成集良种选育、生产、推广、服务为一体的现代种业发展新格局。我们将持续争取全国制种大县及种业强镇项目,强化技术服务与质量监管,为弥渡种业走出云南、走向全国筑牢根基。”弥渡县种子管理站站长张丽波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