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阳光洒满德苴乡戬谷村的田野,在一间朴素的农舍里,空气中弥漫着难以言喻的喜悦。石晓楠小心翼翼地接过邮递员手中的邮件和向日葵花束,身旁的父亲眼神里满是期待。当“四川大学录取通知书”几个大字映入眼帘时,父女俩相视一笑,千言万语堵在喉间,一时间相顾无言。
“心里很激动,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这一幕,是父女俩期盼了无数个日夜的场景。石晓楠将通知书捧在手心,过往那些挑灯夜读、与困难较劲的画面在脑海中一一闪过,这张薄薄的纸,是她和父亲用无数个相互支撑的日夜,一点点焐热的希望。
2022年的中考,石晓楠以优异的成绩崭露头角,本有可以到一所高中名校就读,但深思熟虑后石晓楠依旧选择留在了弥渡。“那所学校很需要自控力,我自控力不好,还是弥渡实验中学这样严格一点的学校比较适合我。”这句带着玩笑的话,藏着她没说出口的真正得盘算——省下的车费能给父亲买两盒好药,住宿费够买一摞辅导书。对于一位家庭不宽裕的孩子来说,去下关上学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幸运的是,近年来,弥渡县高位推动高中教育改革,实行深化校长体制、教师制度、激励机制、教育教学质量、合作办学模式、课堂体系、育人方式、学校资源配置的“八项改革”举措,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弥渡实验中学向她伸出了援手,提供了学杂全免的资助。正是这些因素让石晓楠能够在弥渡安心学习,没有后顾之忧。
留在弥渡实验中学的日子里,石晓楠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但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始终时不时会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来。“也许是适当的‘摆烂’,也许是和同学们的谈心聊天,也有可能是老师的关心交流,能让我在学习的重压之下有一些放松的时间。”石晓楠话语里满是对老师和同学的感谢,却不提自己密密麻麻的笔记与小山一样的题册。但满墙金灿灿的奖状不会说谎,那便是她勋章。
“这三年都没给她买过智能手机,都是用我的老年机联系”,石晓楠的父亲满眼都是心疼与骄傲。父亲因常年务农早已积劳成疾,把所有的爱都筑成了温暖的港湾。每次回到家中,父亲也总是心疼她学习辛苦,不舍得让她干活。可学业之余,石晓楠还是力所能及地帮忙做家务。
电视旁的向日葵肆意盛放,莘莘学子又要奔向下一站旅途。谈起大学生活,石晓楠充满向往与期待:“成都很好,四川大学很大很漂亮,但大学也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到学校以后我也会潜心学习,继续努力完成这四年的学业。”蝴蝶飞过沧海,对岸依然有鲜花盛开,前路漫漫亦灿灿,苦尽甘来,满载少年鸿鹄之志的船终将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