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密祉镇石麟村,层层叠叠的核桃林郁郁葱葱,浓密枝叶间,肥硕的魔芋叶迎风舒展,与油绿的核桃叶交相辉映。这片100多亩的林下魔芋种植地,如今成了村民眼中的“绿色银行”,更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过去核桃树是家家倚仗的‘摇钱树’,可这几年市场行情一年不如一年,不少村民急得直跺脚,都盘算着改种其他作物。”石麟村党总支书记白海龙望着连片的林地,语气里满是感慨,“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啊!为了保住这片绿,我们琢磨着在林下做文章,试种魔芋便是破局的第一步。”
从最初几户党员带头“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党总支+合作社+农户”模式的运行,石麟村的林下经济一步步走上正轨。去年魔芋获丰收,每公斤收购价最高达7.5元,亩产稳定在800公斤左右,不等村民出门找商家,就有外地客商找上门来收购。村民罗光如蹲在自家10多亩魔芋地旁,看着长势喜人的植株,笑意藏不住:“一开始真怕赔本,是村里带头试种给了我们底气。去年一亩地卖了4000元,今年我扩种了不少,看这势头,收成差不了!”
不止魔芋,石麟村的林下“宝藏”还在持续扩容。今年试种的灵芝正冒出红褐色的菌盖,饱满的菌褶间仿佛藏着新的致富密码,为村民增收再添一份沉甸甸的盼头。“接下来打算推广灵芝种植,让林子既‘养眼’又‘生钱’,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头甜。”白海龙算起了“长远账”。
如今的石麟村,林地不再是“闲置资源”,而是变成了“增收资本”。通过盘活林下空间,既守住了生态底线,又蹚出了致富新路,真正实现了“一片林子富一方人”。
下一步,石麟村计划继续深耕林下经济,引进更多适合本地的特色品种,扩大种植规模、提升产业能级。同时,打通市场对接渠道,延伸加工产业链,让“林下鲜品”蜕变为“高附加值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