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顶尖初中教师汇聚于此,保障了高质量课堂教学。学校高度重视教师专业成长,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统一教学进度、课件、作业及问题解析,确保教学科学规范,知识落实精准高效,逐步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学术型教师队伍,为教育教学筑牢根基。
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支教团”负责数学和英语教学。他们带来前沿学习理念与独特教学方法,为学生打开知识广阔天地之窗,助力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每周半天的集体教研是教学亮点。教师们集体备课、磨课,深入探讨下周教学内容并精心规划。之后结合班情学情个人备课,讲课后反思总结形成教学反思。这种层层递进机制有力保障了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树立问题与思维培养在课堂的理念,聚焦“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多训练”要求,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等的高效课堂。
利用寄宿制优势,自习集中完成语、数、英课外作业,课后“零作业”。史、地、生、道法作业均在课堂内完成,留出时间拓展兴趣特长。
规范错题本、积累本、草稿纸使用。错题本帮助学生总结错误,积累本利于知识积累拓展,规范使用草稿纸培养良好计算习惯与逻辑思维。
以“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为目标,通过学生自查、小组抽查、教师检查、教务处抽查,让学生知识掌握更扎实,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
学校安排本校研究生学历教师“培优辅差”。针对疑难问题细致解答,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进步。
晚自习学生完成作业后自主学习,巩固当天知识、预习新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每天晚自习设“公共自习时段”,提供自由交流、互相学习平台。学生可针对薄弱学科复习或探讨难题,拓宽思路。
晚自习设50分钟阅读时间,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阅读经典,丰富知识储备,提升文化素养。
全县优秀师生汇聚,行动高效,师生深度交流碰撞思维,激发创新。优秀学生同行,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每天中午12:50—13:40为“静校时间”,学生统一在宿舍午休。“沉浸式”午休利于学生恢复精力、缓解压力、改善情绪,养成良好作息。晚上21:40下自习,22:00准时熄灯就寝,保证充足睡眠,学习事半功倍。
教师全程陪伴,各时段在岗,宿舍午休统一安排,晚间作息严格监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为持久学习奠定健康基础。晚饭后、班团活动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多彩活动,为全面发展奠基。
排队就餐培养文明意识,自主选餐满足不同口味需求,保证饭菜营养均衡、美味可口,为学习成长提供能量。
从食材到餐盘全程把控,定期更新菜品,满足成长需求。校园超市便利生活,让学生享受购物时光,增添校园乐趣。
落实“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和“五项管理”(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管理)政策,五育并举,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成立家长学校,积极召开家长会,组织教师进行家访,加强家校联系,提供教育指导,营造家校共育氛围。
学校为七年级新生开展“小升初衔接”学前教育,助其融入学校,迎接初中挑战。
“操前读”利用早操前、课间操前等时间诵读经典或记知识点,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激情大课间”开展丰富课间活动,展现学生活力,锻炼身体,增强班级凝聚力。
定期开展升旗仪式、主题阅读、文化艺术节、运动会、纪念传统节日、夏令营、冬令营、游学等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中,营造书香、运动氛围,文明礼仪成风。
教学中融入有趣活动情境,让学生轻松学习。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历史剧表演,语文课本剧、朗诵比赛、书画摄影展等活动,让学习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