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塔塔 于 2025-5-8 09:12 编辑
晨曦微露,海拔2053米的苴力镇栗子园村卫生室亮起暖光。62岁的罗学武轻推药房门,妹妹罗树萍正清点高血压患者随访记录。“今天去力六山小组,给李奶奶测血糖。” 这简单对话,藏着兄妹俩扎根基层医疗43年与35年的坚守。
罗学武和罗树萍是栗子园村的村医。1982年,罗学武从父亲手中接过“听诊器”。1999年,罗学武成为村里首个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书的“科班生”。那时的栗子园村,17.6平方公里的山岭间散落着13个村民小组,近3000乡亲看病都要来村里找罗学武。267份高血压、40份糖尿病患者的档案,见证着他的付出;如今200平方米的标准化卫生站,更凝结着他无数日夜的心血。 罗学武妻子回忆:“最忘不了有一年除夕,罗学武冒雪出诊,天亮才背着药箱回来,裤脚上还结着冰碴。可他进了卫生室后,就紧接着给新来的病人检查了。” 那一夜,罗学武挑着药箱走夜路,手电筒的光只能照三步,四周是无边的黑暗与未知,可他从未退缩。
1990年,妹妹罗树萍也加入了村里的医疗队伍,她的从医之路同样充满担当。1989年深秋的雨夜,一声 “阿萍快来!” 打破宁静,一名孕妇早产大出血。罗树萍背起产包冲进雨幕,泥泞山路让她深一脚浅一脚,赶到时汗水与雨水早已浸透衣衫。2019年寒冬,她连续18天翻山越岭,为21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冰凌划破了棉衣,却挡不住她守护村民健康的决心。83岁的张大爷患高血压合并肺气肿,她每月上门4次,连降压药都细心按服药次数分装好。 在兄妹俩的 “健康地图” 上,289位老人、5位结核患者的住址被红笔圈成同心圆。他们独创的 “三色管理法”,让偏远山村的健康管理井井有条。去年雨季,山路泥泞难行,他们用背篓驮着1890份家庭医生签约手册,挨家挨户送达,实现全村100%签约。罗学武的药箱里总备着棒棒糖,那是给留守儿童的小惊喜;罗树萍的手机里存着267个高血压患者号码,她每天在微信群分享健康知识,让健康理念传遍山乡。
卫生室窗外的小叶榕树,历经了43次花开花落,见证着这对党员兄妹的坚守。罗学武笔记本扉页抄着《大医精诚》,罗树萍白大褂口袋里总揣着党徽。年接诊超6000人次的卫生室,遇到困难百姓,他们总会免去诊疗费。面对 “为何坚守” 的疑问,兄妹俩望向墙上 “医术精湛” 的锦旗:“乡亲们需要我们。”
夕阳拉长了两人的身影,山脚下传来摩托车声——又一位村民前来求诊。罗学武戴上老花镜,罗树萍备好血压计,他们守护大山健康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来源:微弥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