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弥渡县人民法院以“党委领导、法院主导、多部门协同”的纠纷联动化解模式,成功调解了一起变更抚养权纠纷。 李某与缪某2018年共同领养小缪,2021年离婚时约定由男方抚养。2025年春节,李某未与缪某协商,擅自将孩子带至外省生活并办理入学。小缪已年满9岁,在庭审时明确表示愿意跟随母亲生活。由于当事人双方均在外省,且对立情绪较大,若直接判决可能激化矛盾,也影响孩子成长,加大矛盾纠纷风险隐患。 面对僵局,弥渡法院启动“党委领导、法院主导、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逐步破解难题。县委政法委牵头组织法院、弥城镇、公安局、司法局、网信办、村委会等部门召开关于该案的风险防控联席会,为风险防控与矛盾化解注入合力。 在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秉承“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的基本原则,不断梳理矛盾风险点,制定风险清单与情感修复计划。由于缪某拒绝电话等线上交流方式,异地沟通受阻,承办法官便多次深入村镇,面对面找在当地生活的当事人双方父母,借助被告亲属及村组干部传递信息,倾听他们内心深处的最真实想法。以“背对背”的调解思路和双方当事人电话“话家常”,在肯定父母对孩子爱护之情的同时传达孩子的真实意愿,逐步消除对立情绪,厘清核心诉求。 同时,法院副院长带头深入当事人所在村镇同步开展家事调查,联动公安、司法、村委会、网格员建立“属地风险预警+异地动态跟踪”机制,排查潜在风险隐患,夯实调解基础。通过前期大量的沟通交流建立信任后,法院开启视频远程“面对面”调解。最终,小缪父亲综合考虑孩子现在在浙江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情况,也充分尊重孩子的自身意愿,同意将小缪的抚养权变更给李某抚养。至此,这场“为爱之争”得到理性化解。 弥渡法院以多部门联动为纽带,以未成年意愿为核心,用“倾听”打破隔阂,以“共情”缝合裂痕,不仅守护了一个孩子的成长选择,更在法理与情理之间架起温暖的桥梁。案件的成功化解既是积极探索多元调解机制的生动实践,也为跨区域家事纠纷化解找到“金钥匙”。
来源:弥渡县人民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