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86|回复: 0

“开盒”是什么?抵制新型网暴,这些知识弥渡人需要知道→

     
发表于 2025-3-24 16:32: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近日

某互联网企业高管13岁的女儿

“开盒”网暴他人却被“反开盒”

这场闹剧

像一面照妖镜

映射出数字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个人隐私信息被公开

电话、短信遭陌生人轮番“轰炸”……

“开盒挂人”是什么行为?

受害者的哪些隐私信息会被公布?

“开盒”违法了吗?

今天

团团将带你走近新型网暴——开盒


163137s3177oo81he7d1fg.png



什么是“开盒挂人”?

所谓的“开盒”,是指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网络搜索、挖掘,搜集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手机号码等等,将这些内容在网络公开发布。被“开盒”人往往会遭遇网民的侮辱谩骂、造谣诋毁,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也遭到骚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工作报告显示,“开盒”行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已有383名网暴者被定罪判刑。

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和其他网暴行为相比,“开盒”有三个令人担忧的趋势:一是热衷于“开盒挂人”“网络厕所”的群体多是未成年人,范围广、年龄小,在青少年的某些圈层中流行这种暴力病态的风气;二是“开盒”往往是一种无差别攻击,话不投机、看不顺眼甚至心情不好就网暴,受害群体从明星、公众人物扩大到普通人;三是受害者虽然在网上受害,但是危害向线下蔓延,当事人被网暴后会遭受巨大的身心创伤,自残自杀的案例并不罕见。

163137rmmzmzr49a4mm49k.jpeg

“开盒挂人”是否构成犯罪?

“开盒”的恶劣行为让网络空间充斥着暴力和戾气,严重污染网络生态和秩序。“开盒者”的行为也给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严重危害公民信息安全。

从个人信息侵害的角度看,我国法律制度规定了相关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严重情况下还会有刑事责任,构成犯罪。

在刑事责任方面,《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规定,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涉及未成年人违法“开盒”,如果未成年人的年龄小,即使不用去承担刑事责任,相应的民事责任也将由监护人来承担。

163138saai4h1w9yo22z9r.jpeg

遇到“开盒”怎么办?

首先,要确保保留与“开盒”侵权行为相关的详细信息,包括内容、发布渠道、时间、发布者信息及IP地址等,可以通过下载网页或录制视频等方式来固定证据。其次,应立即联系网络运营者,告知他们自己遭受了“开盒”,要求删帖并要求网络运营者提供发布者的详细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留证。此外,如果发现有人通过跟帖、留言等方式进行恶意攻击,也应保留这些回复的内容、回复者的名称和IP地址等证据,并在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专家建议,一旦遭遇网络暴力,可以拨打12377或登录12377网站(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进行举报。如果认为可能构成行政或刑事案件,可以到公安机关报案。

163139oexgesaperpplkee.jpeg

相关法律条文

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第二款,违反国家规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或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获取数据,情节严重的,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侮辱、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此类犯罪通常需要被害人告诉才处理,除非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四、寻衅滋事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破坏社会秩序的寻衅滋事行为,如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可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如果“开盒”行为涉及散布他人隐私信息并对他人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可能构成此罪。

五、敲诈勒索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敲诈勒索的,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开盒”行为以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如通过公开个人信息进行敲诈,可能构成此罪。




移动互联时代

大量的个人信息被合法不合法地收集、使用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绝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

织密制度的笼子

加大惩戒力度

让胆大妄为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才能维护正常的网络空间秩序



来源:弥渡青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侵权举报:本网站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备案号:DWSBA5300000005号 | 主办单位:弥渡宏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87221096 |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18724986556 | 举报邮箱:luhshi@miduwang.com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云南网监电子标识 人力资源许可证 工商网监电子标识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网络谣言曝光台 网络安全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