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网友中心   孩子,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更苦
返回列表
查看: 1358|回复: 0
收起左侧

孩子,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更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5 09: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云南


d435a50cc58319302ff243b98f771e7a.jpg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

最近朋友圈都在心疼一个小男孩,他是云南昭通的一名小学生,被称作“冰花”男孩。天气很冷,孩子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学校,头发都被冰霜染白。



2bb868d09019a070262f393e3370e6ec.jpg

小孩冻红的双手,转山包小学校长付恒供图

看到第一张图想笑,看到第二张图却想哭。满是裂口的手下面,是一份99分的考卷。

照片是老师拍的,那天期末考试。早晨的气温只有零下几度。他以为是晴天,所以只穿了两件衣服,步行一个多小时到教室,同学提醒他才发现自己头发眉毛上全是冰霜。

孩子今年八岁,是一名留守儿童。这条上学的路,他和姐姐俩人每天都要走。“上学冷,但并不辛苦。”

“同学们都笑得四仰八叉,但你没有笑,也没有哭,仍是一脸呆萌和坚决。”


94497589acf4af016c2ced7b46ed5ba8.jpg



后来的新闻采访中,记者问他想到外面看看吗?

他说:“没有,我连镇上都没去过,没有走出过村里。我最想去北京,我想去看看那里的学生是怎么读书的。”

这样的孩子无数,对他们来说,上学,或许是唯一可行的前进捷径。


63ba4faf384b13324ff5e7380d2f4e0e.jpg

2007年12月,马吉乡中心小学兄弟俩飞索过江上学。/ 视觉中国
247b4350b6c55b3c286aa1e134fca353.jpg

2013年9月5日, 广西藤县,几名小学生乘竹筏渡过水库去上学。/ 视觉中国
5e1cebd453906d99b9ad20fbd48ec195.jpg

2016年5月14日,四川凉山,放学路上,孩子们在攀爬藤梯。/ 视觉中国

素质教育没有真正减压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提倡素质教育,“不能打骂孩子”,“给孩子减负”,“还孩子一个自由自在的童年”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明星夫妇也公开表明自己的教育理念:不会逼孩子考高分,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


873d96b56bfe8f85464c80991e92a11f.jpg

2017年7月6日,黄多多在巴黎为某童装品牌走秀。/  视觉中国&凤凰网


看见明星家一个个人见人爱的孩子,不少家长就把他们的育儿心经奉为圭臬,齐声反对“死读书”。

可是明星和普通家庭的起点不同,“星二代”童年时就可以走高级秀场,演电影,见各界名流。

普通人家的孩子就没这么幸运了,学历的高低可能直接影响你的收入、朋友、工作环境。当这些重担都压在身上,普通人家的孩子不敢不好好考试。

应试教育有肉眼可见的竞争比拼,素质教育同样有看不见的暗流涌动。


关系、眼界、出身、阅历每一个都是比拼的标准。

一个在相对公平的应试教育中无法胜出的孩子,凭什么相信他能在素质教育中脱颖而出?

南京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南外)是整个江苏省家长挤破头想进的地方。在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拟录取名单中,共有173名保送生,其中南外和南外仙林分校就占了165名。


拟保送名额南外占了135位 /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曾在南外读书的网友分享说,初中基本3点多就放学了,学校还有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这样的学校应该称得上是“素质教育”了。南外的同学家境都比较殷实,普通家庭的孩子很难进入南外的主流圈。

2015年高考,南京外国学校共有482名学生(含扩招生和借读生),保送166人,出国295人,最终21名学生参加高考。

无需高考,直接出国需要花费多少钱,从平时的社会新闻中,我们也能窥见一二。

而在南外以外的地方,对那些必须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却流行着这样一种现象:素质教育越流行,补课的孩子越多。

事实上,学校减负并不能真正达到目的,反而给了外边的补课班可乘之机。

可见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和生存问题,反而给寒门子弟增加了更多的压力。


素质教育寒门更难逆袭
去年,《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一文刷爆朋友圈,一位女士是企业的高管,月薪3万,女儿读小学五年级。

暑假女儿去美国游学,10天花费2万元,为照顾女儿请的阿姨,5000元;钢琴课,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这几项加起来就要35000元了……

可见,要在素质教育中取胜,不仅要努力,还需要财力。

你能想象一个农村家庭的孩子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学钢琴”吗?她的母亲该是怎样尴尬又拮据地搓搓手说,“宝宝,我们家买不起。”


dfd89108b39e6436febe42fd6419acad.jpg

2013年5月14日,青岛,孩子们对从没演奏过的钢琴很喜欢。/ 视觉中国
素质教育的成本是巨大的,仅设备一项就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就算家长花大价钱买了设备,请老师的费用也不是小数目。

当一些普通阶层家长认为课堂上讲讲世界各国风土人情就是素质教育时,财力宽松的家长已经带孩子到国外去真听真看真感觉了。

作家西坡在文章中描绘过这样一个场景“人家的孩子放学进补习班,周末上兴趣班,暑假出国游学,我放学去希望的田野上,周末去希望的田野上,暑假还去希望的田野上。田野虽好,不考种地啊。”


应试教育是唯一捷径
网络上有很多人diss衡水中学,说它是考试加工厂,说它是人间地狱。

但在崔永元对衡水中学学生进行的回访中,几乎99%的孩子都表示,如果让他们再做选择,还会去这所学校,他们对学校根本没有“怨恨”。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想要离开偏远的家乡到大城市发展,只有走这条路,没有别的选择。


bbaf60b10659f3d1832ea7624730f905.jpg

跑操时还在看书的学生
四川一高同学创作的高三标语受到网民关注,“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帅否?富否?否,滚去学习”,还有“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

这些标语反映了普通家庭学子,想要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愿望。

应试教育是他们最有效的进阶之路,只有通过高考他才有可能和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享受同样的资源和待遇。毕竟函数不问出身,细胞不看背景。


高分高能大有人在
目前社会上流行着很多“学霸高分低能”的说法,例如湖南神童魏永康生活不能自理被学校劝退,14岁考入沈阳工业大学的王思涵,多门成绩零分,被学校“责令退学”。

可这些同学为什么会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因为他们是特!例!啊!

最可怕的,是将特例当普遍,把高分等同于低能。

IPIN人工智能公司统计发布了一份毕业五年的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酬。2016年,平均月薪过万的39所高校中,985、211院校占了30个,这足以证明高分学生并不低能。


db92553786f272ad95d189806b9641d7.jpg
学历与收入规律
从图形中可以清楚看到,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收入远远高于前者。

根据2017年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前15名皆为985高校,其中985,211高校在前100名中占了63个。

2017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
2b2ca6c38a7ce40ecc1a6c031751c1f3.png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

如果名校学生不是毕业之后发展得好,又怎能回校一掷千金?

当你还在担心孩子未来会不会高分低能的时候,高分的孩子已经考入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

去年苏宁在招聘时,明确表示管培生只要986/211大学的毕业生。言论一出引起众多“双非”(非985/211)大学生的讨伐。最后苏宁诚挚道歉,可惜这次道歉并不能解决“双非”大学生的实际就业问题。

说什么“学霸都是情商低”“学习差的当老板,学习好的给他打工”,借用范伟老师的话diss“忽悠~接着忽悠~”

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毕竟,一个连读书的苦都吃不下的人,又如何咽下生活的委屈?

学生时代是增长能力和见识的时代,如果在学生时代追求自由,那要什么时候开始拼搏?童年是快乐了,那青年、中年和老年呢?这份无忧无虑又能持续多久呢?

若干年后你回看自己的学生时代,是后悔自己不够努力,还是感谢自己足够努力?

人一出生,就被划分成寒门和豪门,这没有什么可怕的,真正可怕的,是你误以为寒门和豪门之间只差一个素质教育,不要欺骗自己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收藏:9 | 帖子: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