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今日弥渡   民歌《小河淌水》的背景元素
返回列表
查看: 3068|回复: 0
收起左侧

[弥渡变化] 民歌《小河淌水》的背景元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27 03: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重庆
《小河淌水》是云南民歌,云南是多民族省份,民歌素材丰富、风格多样。总体是抒情、优雅、生活化的格调。
《小河淌水》是云南民歌系列中的弥渡山歌,弥渡是滇西古城,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以滇西祥云、弥渡、凤仪、宾川四地置云南县,属益州郡;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云南县仍治四地属永昌郡;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蜀汉置云南郡,治永安、遂久、楪榆、邪龙、姑复、清蛉、梇栋、云平、云南9县及今大理州、丽江,姚安地区,治所先于祥云,后在云南驛;唐开元年间唐于云南郡封云南王;唐贞元年间,唐置云南安抚司,辖地“东距爨,东南属交趾,西[接]摩伽托,西北接土番,西南接骠,北抵益州,东北接黔巫。”宋置云南节度;元初设云南行中书省;明置云南承宣布政司云南府,一部属贵州、四川,与缅、老挝、越南接;清至今大致相同。弥渡是云南名称渊源最早的四地之一。今属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为弥渡县。有资料说,弥渡地名名称是传说远古弥渡地区,水潦弥漫,船行其间经常迷失方向找不到渡口。迷失渡口所称“迷渡”,后为吉利,改“迷”为“弥”,始称“弥渡”。我认为此解不确!公元前109年汉置云南县,汉武帝为通身毒道,在昆明湖演练水军,准备与昆弥族在洱海展开水战。洱海距汉都数千里,中外商贸来往,汉使传节都不迷路,怎么会在全国整体中方寸之湖中迷失渡口。本地土著民,对生存环境了如指掌,更不会连生息之地的渡口都找不到。洱海地区是古昆弥族集居地,很长时间,洱海以北昆族势强,洱海之南弥族势大,“弥渡”是弥族弥人之渡口,久传成为地名称谓。就如同现在昆明地区“官渡”,就是汉置拓东城时官船专用渡口,久传成为地名。现在滇池水面缩小,渡口已成旱地,名称沿用下来。
古籍载:[古]昆明[今大理地区]“地当蜀去身毒[今印度]道途中”,是古丝绸南路要冲。汉使在印度集市看到蜀地[今四川]生产的筇竹杖和枸杞酱、及中原生产的夏布,就是通过这条对外贸易之路运出的。大理点苍山之麓有史前考古遗址30多处,出土石斧、石刀,陶器,与华北新石器时代晚期所见的相同,与甘肃出土的更为接近。石刀磨制精细,刃部锋利。“洱海[古]昆明人,为古羌之一支,属羌文化系统。”今彝族就是古羌的遗支。随着古南丝绸之路因昆弥阻截汉使的废弃,弥渡、云南驛等国际通道的驿站变成国内通道的支线,其政治、经济的重要性减弱,但却因对内、对外的逐渐避塞而保留下大量的古文化元素。“南献名邦”弥渡县城西南6公里处的南诏铁柱,就是昆明大观楼长联中“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的唐代铁柱实物。古代原始先民生殖崇拜的谷女寺等遗迹至今历历在目。白族民歌和弥渡山歌就是印有古代文化遗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弥渡山歌《小河淌水》就是其中传承下来的佼佼者。
《小河淌水》是弥渡山歌中的一种样式,表达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爱慕及近乎呐喊的呼唤。曲调抒情、委婉、深情、率真。青年男女,劳动之余,即兴歌唱,随境成词,歌由心生。最初是独唱,后发展为对唱,现有叙事的倾向。音乐有彝族、白族、汉族民歌的元素。是长期民族交融的文化反映。现今流行的《小河淌水》的歌词有多种版本,常见的是:
[1]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歌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月亮出来照山坡,照山坡,山下小妹深情想哥哥。哥像月亮天山走,天上走。哥也!哥也!一阵清风吹上山坡哎。
月亮出来河水清,河水清,小河淌水也声连声,妹送阿哥一程,又一程,哥啊!哥啊!阿妹就像月下小河水。
[2]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妹在家乡。妹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妹啊!妹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
月亮出来照半坡,照半坡,阿妹留在阿哥心窝窝。妹像月亮天上走,天山走,妹吆!妹吆!月照山坡哥怕半夜落。
月亮出来河水清,河水清,哥对阿妹也说一声,阿妹就像天边月,天边月,妹也!妹也!哥是流水也到天边。
《小河淌水》歌词经赵华[尹宣公]整理填词,编入《民主革命时期云南创作歌曲选》。请注意其中与现在流行歌词不同的几句词:“你[咯]听见阿妹叫阿哥?……郎!啊郎!郎!就像小河淌水清悠悠。”可以看出,《小河淌水》曲调最初的元素是青年女子思恋远方恋人的山歌小调。现弥渡当地还在把山歌叫做“调子”。表现女青年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你[咯]听见……”中的“咯”,是昆明和云南其他汉族地区方言中留存彝语发音的语气词,相当于“你听见了吗?”“你能听见吗?”的意思。现在对唱中女方的唱词流畅、自然;而男方的唱词就显得相对弱一些,而且版本更多,有的字词安排上还有些牵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收藏:98 | 帖子: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