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今日弥渡   [孔子]:基本上中规中矩
返回列表
查看: 3858|回复: 0
收起左侧

[孔子]:基本上中规中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6 23: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云南大理州
http_imgload.cgi.jpeg
《孔子》拍的很中规中矩,这既符合孔子本人的身份,也符合他的哲学理念。
“中规中矩”目前基本上是一个贬义词,正如大多数人眼中的“中庸”一词。在这样一个喧哗与骚动的电影市场里,肯中规中矩的拍一部“人物传记片”,已经很少见了,特别是当这部影片还要兼具贺岁片和商业大片“双重身份”。这两年,拿古人说话的电影不少,但大部份都是“武将”,因为有视觉特效可作,就有票房保证。胡导很大胆,不仅搬出了一位文人,还是中国第一文人。而且,这个文人已经被阐释或过度阐释了两千多年,基本上已经面目全非,只剩一张空壳。胡导想在这个空壳里重新赋予灵魂与血肉,勇气可嘉。就是不知道接下来的票房和口碑,是否会与她的勇气成正比。

影片中的几个主要段落拍的还是很精彩的,这些段落不仅勾勒了孔子一生宦海沉浮的过程,更体现了他的“仁、义、礼、智、信”的哲学思想。开始的一段,孔子舌战群儒,为陪葬的小奴隶求情,并借此提议废除了陪葬制,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仁爱”思想。他的“仁爱”思想归根结底其实是一种管理思想,即国君应该如何来管理人民?在他之前,通常是用“刑罚”来管理,而孔子则提出以“仁爱”来管理,在当时,很先进。

最近正在看福柯的《惩罚与规训》,在这本书里,福柯总结了人类历史上的刑罚制度,得出了一个规律:随着人类历史的不断前进,刑罚越来越温和,之前的火烧、断头等刑罚渐渐消失了,最终演变为规劝。没想到,福柯的这一思想居然和两千年前的孔子异曲同工,孔子的方法听起来似乎更先进,其实道理是一样的,都是由“管理身体”转向“管理精神”,只不过孔子的方法更具有隐蔽性,这也是后来他被人批为“虚伪”的原因之一吧。而在这场舌战中,也让我们看到了孔子的 “智”,当然,更多的“智”则贯穿影片是中,尤其体现在后来的齐鲁会盟一段。

孔子思想中的“礼”是影片表现的重点,这个“礼”包括两种,一种是形式上的,一种是内容上的。《孔子》一片最大的特点是对于“礼”的形式上的表现,“礼”的内容是需要一定的形式来体现的,这种形式就是“仪式”。当然,仪式并不单指在重大场合里的仪式,而是日常生活中的仪式。日本人的仪式感就很强,他们的仪式感不仅体现在茶道、花道、剑道里,更渗透到日常生活里,我们在这方面似乎就比较缺,《孔子》里让我们看到了两千年前鲁国人起居生活中的 “礼”,影片一开始就向观众展现了孔子和他的学生吃饭时的礼节,从洗手、鞠躬到进食,一下就把观众拉到了那个时代。

关于“礼”的内容,最有意思的是“子见南子”一段。这部“中规中矩”的影片中,这一段是“最没规矩”的。我相信也是胡导最用心拍的一段,因为镜头到这里,马上有很多意味隐含其中。南子出场时,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皆有文章。如果没有这部电影,估计除了儒学专家,没有几个人会知道孔子还有这一出。南子是卫国的王后,一个名声不好的女人,也是孔子的粉丝,她见孔子,说白了就是想勾引他,结果被孔子几句话给教育过来了。那几句话太经典了,恕不剧透。
让周讯扮演南子,也还差强人意,自从演了《画皮》,周讯基本上就是一狐狸精的形象,这次扮演的南子和《画皮》里的狐狸精差不多,唯一不同的,就是多了一双下巴。其实我还是喜欢她在《李米的猜想》中的李米,很本色。

对于“义”和“信”则体现在孔子和弟子的关系上,即便在孔子如此落魄的时候,还有那么多弟子愿意跟着他风餐露宿,其人格魅力,自不待言。而且,平心而论,发哥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虽然之前在电视上看到他在做宣传时嘻嘻哈哈的样子,完全一副小马哥遗韵,很担心他扮演的孔子会不会也有小马哥的遗韵。看来,在戏中他是抓住了孔子身上的人格魅力。

影片的几个主要段落基本上勾勒出了孔子的一生,他被启用,被重用,被冷落,被迫周游列国,然后晚年又被请回鲁国,即便死后被万世敬仰,他的一生也是“被时代”的一生。然而,两个小时的时间来表现这位圣人的一生,显然力不从心,影片中的硬伤也是显而易见的。其实孔子浮浮沉沉的一生,乃至于他死后对他两千年的阐释与误读,就是所有知识分子的命运写照,他们起起伏伏的命运全仰政治家之鼻息,用时,把你拉过来,不用时,把你揣到一边。所以,年老的孔子最后被诏回鲁国时,他说:不谈政治,只讲学。
可惜,死之前,他做到了,死之后,他没做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收藏:98 | 帖子: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