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食用调和油大家并不陌生,它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用油调制成。近年来,调和油以其特有的营养搭配理念,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 f9 I+ ?" i1 X* M然而,今年4月初,央视记者通过长达半年多的深入调查发现,一些名目繁多的所谓食用调和油实际上和消费者的印象并不一样。
那么这调和油里究竟“调”了什么呢?↓↓↓
% x" ~: v3 m6 E5 g
9 X; G; D( d6 {2 m1 M8 L8 l- v. l食用调和油包装精美
背后暗藏玄机
以橄榄油调和油为例,这些橄榄调和油虽然来自不同厂家,但是大多产品的包装上,标称的“特级初榨橄榄”和“橄榄原香”等字号都很大,而作为产品属性的“食用调和油”的字号却很小,并且颜色较浅,如果不仔细分辨,还以为这就是纯正的橄榄油。9 V" }) t( `7 }2 }- ]
& X1 S' }5 W9 w# ^6 m+ ~' q. _' ^
而且大量的所谓橄榄调和油在配料表中只标注了配料名称,却没有标明具体添加量或者含量。
" A V% }5 G; w& N, M+ }; T
还有一些标称山茶调和油、核桃调和油等其他所谓的高端调和油都存在类似问题。
! w% a) j, {1 i& i2 n% P2 u厂家偷工减料
虚假标识玩猫腻
故意突出橄榄油、山茶油等高端油种,但是却不标明具体含量,这种在产品包装上玩猫腻的食用调和油,里面到底暗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M7 y3 @7 |: D0 C( U$ z1 p
" F- t3 g, R" W% V1 v& V! A
福建省西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是福州规模较大的食用油加工企业之一。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厂主要加工食用调和油,全国各地都有销售。一年差不多能卖一个多亿!
) z- H/ g4 w& }7 f
记者看到了新包装的福工坊牌初榨橄榄调和油,配料表中做了详细标注:玉米油含量95%,橄榄油含量5%。
8 `6 w2 A% @7 e1 j3 ?" ]+ b. m记者参照当时的国际标准油价核算了一下,橄榄油每吨售价4万多元,每桶油标称添加5%,成本在10元左右。
) }- l7 ~2 ?# r% l c6 f玉米油每吨售价约7000元,每桶油标称添加95%,成本在30元左右,不算包装和加工费用,整桶调和油仅原料成本就已经达到了40元,但这家企业出厂价只卖到了32元左右。
8 O+ H! {! a. p, p" M( R) o公司负责人承认,他们不会做亏本买卖,而是在配料上动了一些手脚,添加了大量价格低廉的大豆油。按照现在来讲,大豆油差不多占到50%。
, F$ V) N! h0 s, b
配料大同小异
产品以次充好
" A- f9 Q5 p# Q1 Y j' [随后,记者对周边其他一些调和油加工厂进行了调查,发现这种偷工减料的现象并非个例。
% }. T4 ]- ~! h! a* J4 U
% H+ p0 J" e5 }% G. ^8 L$ H调查发现,一款净含量5L装的橄榄调和油,配料表里标称含有6%橄榄油,94%菜籽油。实际只有3%左右。
) C) N: |9 o0 l! \
原来,不论是记者之前看到的配料含量不明的所谓高端调和油,还是标注了配料含量的食用调和油,其实都是同一种油。
: v) q" J7 x& U; C, m1 k这种油出厂价基本一致,配料表大同小异,对外打着所谓高端调和油的旗号,实际上在生产者眼里,不过都是大量采用普通植物油勾兑出来的低端油。
福建省西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罗定发:说白了吧,现在我们这些低端油啊,它万变不离其宗。
! _4 M- `& S+ T1 [2 ^记者:啥意思呢?
6 H+ d- E1 h/ I2 ~
福建省西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罗定发:万变不离其宗这个意思就是,我们里面的总配方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无非就是写了山茶油,我们一定要放一点山茶油进去,一个是对得起良心,还有一个要经得起检查,说白了就是这个意思。最起码工商检查不会查出问题,吃不死人,不是地沟油,这是最基本的啊。
/ \ z6 ]; U" L5 v市场上的食用油分哪几种?
( v3 L: u' U+ @% \ I6 Z( r
! G+ C! w3 t! [$ ^! H& c2 {/ |①材料上:调和油与纯植物油
调和油,是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
3 w- A7 t9 U) S. z8 q v
但是,目前调和油只有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
0 V! M7 y/ C- A4 x, c纯植物油,是指从单一植物的果实、种子、胚芽中提取的油脂,种类很多,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
( W9 D1 x+ P& I* |4 [8 w0 f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一般食用植物油按照质量和纯度共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共4个等级,消费者在选取过程中最好选用一级食用植物油。
r9 P4 W4 {7 c$ ~7 i% y②制作工艺上:压榨和浸出
中国营养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晓飞教授表示,
! m) h% ?" u$ v/ P/ `
“浸出”是一种食用油加工的生产工艺。通俗来说,就是利用一种名为“溶剂油”的添加剂从原料中提取食用油。但尽管达到了国家标准,油中始终含有反式脂肪酸。
' n; O- n+ Q& k6 x! A. _
从营养角度来说,对于残留量的要求会更高于国家标准,越少越好,最好能不残留。因此建议最好能食用以“压榨”的工艺方法加工的食用油。
; Y( i3 {/ X" d# B5 J
因为相比于浸出法,压榨的生产方式比较传统也比较天然,无需添加剂,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 g: e) t! q ~3 B: a6 ^. y6 N
所以,想挑选好油,
买带“压榨”字样的纯植物油更好。
! Z+ } T! @0 K' ^* x! @ i9 m- `来源:健康时报(ID:jksb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