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小河淌水少年合唱团再次出征,将于8月8日作为展演团队赴成都登上“熊猫之声2025成都(国际)童声合唱音乐周”舞台。这群一至六年级、平均年龄10岁的队伍,以童声为媒,将弥渡的山水乡音唱给世界听。
8月6日,当记者来到弥渡小河淌水少年合唱团的排练室,一场紧张有序的集训正火热进行。合唱团二班37名孩子跟着钢琴旋律齐声歌唱。有的微微仰头找准发声位置,有的手指轻敲桌面把握节奏,有的身体随旋律自然摆动,清亮的童声伴着琴声缓缓流淌。指导教师茶冰雪穿梭在队伍中,时而俯身调整孩子的站姿与发声角度,时而举起双手示范节拍,每天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带领孩子们循环打磨咬字、音准、节奏与和声细节。茶冰雪老师表示,“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对家乡而言,我们把弥渡的声音带上国际舞台,让更多人听见‘小河淌水’的故乡之音。”
为备战此次国际展演,孩子们从7月便投入高强度训练:先开展为期5天的 “地基式” 集训,通过 “识谱编顺口溜”、“视唱练眼随谱走”、“吹纸片数数字练气息” 等趣味方法夯实基本功;8月2日至6日再进入强化阶段,像 “盖房子” 般将基本功融入作品,从两声部小曲逐步升级到和声与动作配合。合唱团杨丽琼老师说:“5天的集训,孩子们为登台卯足了劲:1班逐字打磨乐句,连呼吸都透着认真;2、3班从和声磕绊到渐显默契,眼里的光越来越亮,累却从不言弃,这份成长让人心头温热。 ”
值得一提的是,二班最小的孩子仅8岁,这是他们第一次离开家乡站上大型演出舞台。三年级的杨芮涵就是其中一员,想到即将登上更大的舞台,她难掩笑意,坦言这段经历让自己变得更自信,还悄悄透露《对春天的思念》是自己最拿手的曲目。
▲杨芮涵(右三)
此次展演,合唱团精心准备了《桃花蜜》《走在雪的世界里》《对春天的思念》等6首曲目。其中,由北京大学青年教师、合唱团艺术总监、常任指挥靳子玄深入弥渡雾本村采风创作的《桃花蜜》尤为特别,旋律中融入了桃花盛开的田园景致,承载着弥渡独特的人文风景与乡土情怀。
从乡村排练室到国际大舞台,弥渡少年们在合唱中成长,用歌声讲述家乡故事,自信的笑容绽放在每一张稚嫩的脸庞上。五年级的字娅菡曾苦恼于自己音准偏低、时值唱不够的问题,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她的演唱水平日渐提升,如今已能自信地站在排练队伍中展现歌声。同样来自五年级的徐侯熙则对音乐有着更深的感悟,她觉得音乐不仅带来了快乐,更给予了自己精神力量。这是她第二次赴成都参赛,满心期待能让更多人看到弥渡少年的风采,更盼着团队能在一次次历练中不断进步,把歌声唱得越来越好。
▲字娅菡(右一)
▲徐侯熙(右一)
“参加熊猫之声2025成都(国际)童声合唱音乐周,主要是为了锻炼队伍和展示自己。合唱团已经连续三年在国内赛事和国际赛事上获得了金奖和一级团队的最高荣誉,尤其是在七月份刚刚结束的‘2025世界合唱节—香港’上,我们既在自己的民谣组当中获得了金奖,又与世界一流的合唱团同台献艺获得了认可和高度评价,已经证明了上一个阶段的教学与训练成果。”靳子玄说,通过8月2日到6日的集训,孩子们和教师团队都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能够在这次活动中将训练成果切实地表演出来,并且收获信心,就是我们唯一且最后的目标。
2022年年初,北京大学在弥渡设立乡村振兴美育专家工作站,并邀请北大艺术学院院长、教育部 “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彭锋担任首席专家,指导小河淌水少年合唱团的建设工作。同时,聘请北大青年教师靳子玄为合唱团艺术总监、常任指挥。此外,北大还为弥渡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声乐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合唱团排练,并选拔当地优秀音乐教师负责合唱团的日常训练。在北大的帮扶下,合唱团从诞生到成长,以音乐为钥匙,一次次为孩子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赛事交流 2023年7月 第九届中国童声合唱节,少年组、乡村组两项金奖 2024年7月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少年组、乡村组两项最高荣誉 2025年7月 2025世界合唱节金奖
■ 展演交流 2023年 赴成都市在成都城市音乐厅展演作品 2024年 北京大学百讲李莹厅专场音乐会 2025年 赴成都市参加“蛇”我其谁——新年音乐会
■ 研学交流 2024年7月 赴北京大学研学 2024年10月 赴香港特别行政区研学 2025年1月 赴成都市研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