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史称“白国故地,西汉旧郡;十赕沃壤,六诏咽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城。相传,弥渡在古时是一片浩瀚的水乡泽国,行者易迷津,故名“迷渡”,清代改称弥渡。
弥渡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晚期,便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境内现存有旧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物。悠久的历史,让弥渡的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它既是“花灯之乡”,也是“文献名邦”,更是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故乡,也以“民歌之乡”而著称……如今弥渡民歌、花灯戏均以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
在这包罗万象且百花齐放的弥渡文化中,弥渡美食也是其中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
近年来,弥渡县与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打造了小河淌水宴、密祉豆腐宴、清真宴、传统“八大碗”、“土八碗”等十二套地方特色美食,并组织了首届“小河淌水”传统美食烹饪大赛暨名菜、名厨、名宴评选活动,弥渡美食正在被更多的朋友们喜爱!
大理弥渡卷蹄像弥渡山歌一样闻名,色泽红白透明肉质鲜嫩,肉香浓郁,食之不腻,冷吃或热食皆美味可口,已成为当地人民的传统美食。
弥渡卷蹄以新鲜猪腿为主料,胡椒粉、草果粉、八角粉、茴香粉、红米、白酒、食盐等为配料,先腌后煮,精制而成,可用绵纸严密包裹好,悬挂起来,随吃随取,一次吃不完,可将其余部分重新包好悬挂,十月余色味不变。
红粬米,是弥渡县果子园村独有的纯天然生物无公害食品防腐剂、染色剂、调味佳品。
其主要成分为红斑素、红粬红色素,因为其颜色呈玫瑰色,又像樱桃鲜红诱人,故称为“红粬米”,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红粬米采用72种天然中草药先配制成粬种,然后将煮熟的大米按一定的比例加上粬种,入-的粬仓中发酵,历经8天时间,经过多道工艺反复而成。每到冬季,弥渡家家户户都喜欢腌制肉制品,添加过红粬米的肉制品不仅颜色鲜艳,味道别具一格,还能防腐。红粬米也是弥渡卷蹄的重要配料之一。
弥渡人最爱吃红粬米粉蒸肉,尽管用的是油腻腻的膘肉,但是因为有红粬米的“造化”,哪怕是红肉漂汤这种简单的做法,均可保证膘肉油而不腻,其味妙不可言。
弥渡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在13.1℃-17.6℃之间。全境有耕地20余万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早在明代就有“白崖熟,一郡足”的美誉,是著名的滇西粮仓和蔬菜王国,也为种植白杆大青菜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
而以白杆大青菜为原料腌制的“弥渡酸腌菜”,是弥渡千百年来代代传承,分布面广,相沿成习的传统手工技艺地方美食,是一种弥渡特有的饮食文化典范,具有“弥渡酸腌菜,云南人最爱”的美誉。
弥渡酸腌菜是弥渡最知名小食,贯穿于弥渡、乃至整个大理人民的饮食习惯中。一日三餐,无论面条、米线、饵丝,还是小炒,都少不了酸腌菜存在。
婚丧嫁娶的“盛宴”——弥渡“八大碗”
弥渡“八大碗”,婚丧嫁娶的“盛宴”。在传统的弥渡婚娶、新居落成、小儿满月周岁、老人寿辰等宴请街坊邻居、八方宾客时办的宴席,必上满八碗主菜而得名。
弥渡“八大碗”,婚丧嫁娶的“盛宴”。在传统的弥渡婚娶、新居落成、小儿满月周岁、老人寿辰等宴请街坊邻居、八方宾客时办的宴席,必上满八碗主菜而得名。以猪肉为主,分别为蒸肉、蒸骨头、扣肉、酥肉、锅烧(干蹦)、煮肝肚、白兑、泡皮(大肉),分别装在大碗中。
在弥渡八大碗美食谱系之中,讲究佐料的配制,食材的搭配,每“大碗”都是一种别样风情的滋味。八大碗摆上八仙桌,乡里团座,四平八稳,酒足饭饱,十全十美。
将新鲜的猪肝、猪脾脏、猪皮在沸水里焯一下,晾凉后,将三者在油锅里炸至表皮金黄色捞出,再把肝和脾脏切成细条状,用勺子将猪小里脊肉刮成肉泥,用凉水发好粉丝、将新鲜卷心白、大白菜、胡萝卜切成丝,把它们均匀混合,加入葱、姜、芫荽、蒜泥等各种配料,放入适量的食醋、酱油、盐巴、草果粉、花椒粉、油辣子等调味品,充分拌匀,最后撒上几许芝麻,就是最家常的滋味。
这样的美食,不知源于何时,据八九十岁的老人讲,这是祖辈就传下来的美味,它陪伴了每一个弥渡苴力人成长的某一段时光,土生土长的苴力人,记忆里都有“肝生”的味道存留,无论游走何方,无论品尝过多少“舌尖上的美食”,唯有“肝生”的味道,守护着一个地方的饮食秘密。
人们热爱的不仅仅只是这一口美味,更是热爱着“肝生”中的温情与乡音。
据有关专家称,珍珠泉水所含的矿物质较适中,用于做豆腐最好。故好水能点出好豆腐,密祉豆腐之所以味道纯正、质地优良,一方面利益于密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珍珠泉。
密祉除了花灯节,在吃上还有一绝,那就是农家乐“豆腐宴”。
游人沿着文盛街,踏着引马石,一边观赏古街建筑,一边游览小河淌水边上的珍珠泉,然后再到农家小院听当地花灯小戏,品尝“豆腐宴”八大碗:一碗豆浆、一碗豆花、一碗油炸豆腐、一碗豆腐肉圆子、一碗麻婆豆腐、一碗荷花豆腐、一碗毛豆腐煮大蒜,再加一碗野芭子黑肉鸡,真是别有情趣。
大名鼎鼎的荨麻,常常是因为“其身布满细密小刺,沾之剧痛起泡”而让人闻风丧胆。但在弥渡密祉,“脾气火爆”的荨麻,却化身一道美味进补的美食。
密祉荨麻,生长在太极山十三峰九溪畔,漫山遍野,青山绿水天然大氧吧的滋润养育 ,使其成为纯正的绿色食品。
荨麻尖极嫩,只需放在沸水中几个搅滚之后,点几滴香油就是一道鲜美的蔬菜,透着清香,透着纯正,健脾胃促消化,名副其实的绿色环保健康美食。荨麻其营养成分通过现代科学测试,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及各种微量的磷、镁、铁、锌、锰、硅、硫、钙、钠、钴、铜和钛等元素,其营养价值极高。
弥渡土肥水美,气候温和,且呈立体性气候分布,植物种类异常丰富。在弥川大地,处处有野菜,山山有珍品。山茅野菜,是弥渡不可多得的自然美味。
树头菜、枇杷菜、龙刺花、山芹菜、香香菜、蕨菜、香椿、鱼腥草、车前草等“山茅野菜”,它们在餐桌上散发出来的清淡的滋味,引得食客们食指大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这些昔日不起眼的山茅野菜因为其绿色环保、出自天然而又能养生健体的秉性和特质,如今变得各受欢迎,正在走上餐桌,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桌上珍馐。
在弥渡,人们更偏爱食材原味。
追求口感丰富的同时,
绿色健康,也更吸引他们的味蕾。
在山野间,自然的食材,
经过简单的加工,
绽放在弥渡人的餐桌上,
他们与民歌文化、花灯文化一起,
丰富了这座小城中,
偏爱艺术和自然的文明。
也在时间长河中,
成为传承给下一代的,
温柔又明亮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