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7|回复: 0

你可能不了解的弥渡抗战史

     
发表于 4 天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在艰苦卓绝的14年抗日战争中,咱们弥渡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砥砺前行,特为大家推送已故当代军旅作家彭荆风先生2009年6月所写的《被埋没的抗战名城》一文。



被埋没的抗战名城

这所弥渡第一小学是过去的文庙。年深日久又战乱频繁,大成殿、泮池、棂星门……等古建筑都不在了;不过从残剩的墙基和几排长得高大的老树,仍然可以想见当年的气势。


文化历史深厚的地方多有文庙,累经劫乱后,保存者不多,能成为一所小学,也算殊途同归吧!


但年轻人多数不知道,这文庙旧址还有过一段更为壮阔的历史;六七十年前的抗日战争中期,进驻过一大批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都属于第一流的铁路专家和其他方面(医学、桥梁)的学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因敌我力量悬殊,沿海的大城市逐一失去,当时的国民政府交通部门考虑到必须尽快打通从云南向外的国际通道,以接纳外援,除了在1938年加紧修通了“滇缅公路”外,又在这一年决定把拟议多年的“滇缅铁路”也投入建设。


162131nl2uzlza9izssmlp.png

滇缅铁路涵洞(弥城镇长坡社区罗坪村旁)


这条比公路工程还艰巨的铁路起自昆明,经禄丰、楚雄、南华,再从弥渡转往临沧方向出境,与缅甸腊戌的铁路衔接,全长860公里。


如果修筑成功,就可充分利用仰光的港口来接纳外援物资了。


铁路工程局筹建时设在昆明,1940年冬又把工程局升格为“督办公署”,由交通部常务次长曾养甫兼任“督办”,并把“督办公署”迁来地点适中、可以兼顾东西两大段工程(从昆明至弥渡为东段,弥渡至临沧方向的中缅边界为西段)的弥渡。


162132mlju9tjt9utjhpot.png

滇缅铁路铁路的督办公署驻地(弥渡县图书馆)


曾养甫毕业于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和美国匹兹堡大学,是位善于招揽人才的学者型官员,他先任命曾获美国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硕士、工程界元老萨福均来筹建滇缅铁路工程局,不久,萨福均调往“川滇铁路公司”,又改由杜镇远来担任工程局长。


杜镇远早年毕业于北洋大学,以后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专攻铁路建筑,获得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德里铁路公司工作过4年,还专门去英、法、意、德、比利时、加拿大、苏联等国家考察铁路建设;回国后主持修建了著名的“东南长廊”、全长1008公里的浙赣铁路以及从湖南衡阳为起点直达中越边境镇南关、长达1029公里的湘桂铁路。


他手下拥有一大批优秀的铁路工程专家,都被他带来了云南,如他主持的“湘桂铁路工程总结会议”就是在昆明召开的,会后这批专家全部都进入了滇缅铁路工程局,分往横断山脉两侧的工地。


162133x3r1brji1w1bzkrp.png

老县城(县党史办 提供)


抗战初期不久,中国分布于华北、华东、华中南、总长11500公里的铁路,已有9100余公里沦于敌手,这些铁路上的专家也纷纷奔来云南加入了“滇缅铁路”的修建。如张海平、汪菊潜、雷崇民、茅以升、陶述曾、夏舜参、龚继成、吴祥祺、王节尧、朱葆芬、顾彀成、张袚、李跃祥、祝秦萱、周庸华、关荣柏……几乎全是毕业于欧美名牌大学专攻土木工程或铁路建设;还有医学专家张孝骞、应元岳、庞从周、孟庆华、陈又新等等;他们无论在旧中国和新中国都是科技界的泰斗。他们的助手、学生也都是优秀的专家,所以,这“滇缅铁路”可说是专家云集。这几千人中,就连公务段的见习生也是大学本科毕业。


他们的来到,不仅给这弥渡小城带来了学识,也带来了新的风尚,让一些僻居边地的文化人请教有方。


弥渡城里宽街窄巷的一两千户人家,几乎都被铁路工程技术人员租住,相互影响是很大的。


从前的弥渡,照明用的是煤油、菜油灯,没有街灯,也少夜游人,本来就人口不多的小城一入夜就一片暗黑;专家学者们来了后,需要明亮的灯火工作,于是运来了小型发电机,拉起了电灯线,这座城第一次有了电灯。


那个灯火明亮的晚上惊动了弥渡城,许多人推迟了早睡的习惯赶来看灯,也为这奇特的耀眼灯火激动不已。


弥渡人民在接待这些工程技术人员的同时,也出动了6000余人开挖从弥渡城东至南涧县城外近50公里铁路路基的任务;他们自带工具、粮食,几年间总计出工61.8万个工作日,1942年5月为了修建城南瓦仓军用机场又出动了6500余民工。


162134wamjhzd4zfspspfs.png

抗战时期瓦仓飞机场遗址


当时,弥渡城乡人口总数不过10万人,除去妇幼和老弱病残,壮年男子几乎全部都当兵上了前线、去了公路和铁路筑路工地,这贡献是很大的。


虽然由于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攻入怒江以西,那条即将铺轨的“滇缅铁路”被迫拆毁,而功亏一篑,但弥渡人民所作的努力是应该与这条路一起载入史册的。


1943年为了反攻怒江以西和缅北,在云南重新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弥渡又成了众多军队的驻地;先后驻军于此的有陈诚、卫立煌上将的远征军司令长官部(驻于如今第一中学)霍揆彰的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部、周福成的第五十三军军部、第十一集团军兵站总监部……


162135dyioorzs2jyjrscr.png

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遗址(现弥渡一中内)


这小城又是将星云集,兵员拥挤。许多作战计划在这里拟就,从这里发出的电波、命令,也密切影响着怒江前线战斗的进退。


162136silemlrtrl2ezy6m.png

五十三军部驻地遗址(虎溪寺)


几年间有这样多工程技术人员、军队进驻弥渡,粮食、菜蔬和日用品的供应不是一件小事,也增加了当地人民的负担,但朴实的弥渡人都默默承受过来了,这功绩也是不应忽视的。


162137rz37a5ijje15euip.png

抗战时期新建的石咀温泉游泳池


抗战中期和后期那场持续多年的滇西攻守战,使许多地方付出极大牺牲,也因此成了抗战名城,如曾经是惨烈战地的腾冲、龙陵、松山、畹町……


在怒江以东不是战地的保山、施甸,也因为出人出力支援前线作战而进入抗战名城之列,这使他们至今还为积极参予了那场民族圣战为光荣。


弥渡人对滇西抗战的贡献并不逊色,特别是作为重要工程领导机关和军事指挥机构的驻地,所发生的与滇西抗战有关的事更多,可惜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被淡化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六七十岁以下的人大多不知道了那段艰难而光辉的过去。弥渡这本来应该作为抗战名城的历史也被埋没了。


162138gx112xp1e222xdxg.png

滇缅公路上为抗战运输物资的卡车


我写作过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和《挥戈落日——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对弥渡在滇西抗战中的地位是了解的,来到弥渡见是如此被人忘怀,深为嗟叹!


那天微雨中的傍晚,我在蔡云丽、赵泽、张昭等几位朋友引导下,来到这古文庙,久久地在庭院、大树下徘徊,想寻觅一点从前的遗迹,当然不可能有,转往曾是中国远征军长官司令部驻地的第一中学也是如此;但我的幻觉中却不断出现从前有专家们、将军们为了抗战大事在这里紧张忙碌地进出的景象……


弥渡这一抗战名城是不应该埋没的!



多读一点


弥渡在抗战中地位和贡献

刘泽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自此,中华民族开启了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弥渡因未处于抗日前线而被忽视了其重要作用,弥渡这本来应该作为抗战名城的历史也被埋没了。直到2009年中国文化报社《文化月刊》第08期、7月2日《新民晚报》发表当代作家彭荆风的《被埋没的抗战名城》,弥渡在抗日战争中地处重要战略位置这一远去的历史才逐渐在今天人们的认识中明晰起来,弥渡人民对抗战所作出的牺牲与贡献也更多地载入了地方史册。



重要工程领导机关和军事指挥机构的驻地



1931年,日军攻占上海,南部沿海各省相继沦陷,海上交通受到封锁,从而增大了云南外援物资运输的压力。随着日军攻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西成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弥渡是沟通三迤的重冲之一。由于抗战形势的变化,地处中缅战区滇西交通干道交汇口的弥渡,成了滇西人民坚持抗日斗争的军事要地。

中国沿海口岸被日军占领后,全线每天有20多万民众和1万多匹马的马帮,将抗战紧缺物资,尤其是生活必须品从印度运到昆明、四川成都、重庆,再由这些地方运往抗日前线。为了打通中国通往缅甸的交通运输线,云南先后动员20万民工,修筑滇缅公路,后又动员民工200多万人次修筑中印公路和铺设中印输油管。滇缅公路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国际交往交通线和支撑抗战的“大动脉”,大后方云南一度成为抗日前线。国民党当局决定成立“西南运输处”,由宋子文之弟宋子良任处长,下设16个汽车运输大队。汽车是侨胞捐赠的,驾驶员、修理工多数是以印尼华侨为主。车队昼夜不停地运物资,运力仍严重不足,因而又决定修筑滇缅铁路。铁路设计东起昆明,西从今耿马县孟定入缅甸,与腊戍站铁路连接出仰光。铁路修建分东、西两段,东段由昆明至清华洞,西段由清华洞至缅甸,全长860公里。时任交通部常务次长的曾养甫把这一艰巨工程交给了著名铁路专家杜镇远。

1940年滇缅铁路工程局在禄丰成立,留学过美国的萨福均、杜镇远分别任第一任、第二任局长。随后,工程局改为滇缅铁路督办公署。1941年1月,督办公署进驻弥渡文庙(原弥城一小校址、现弥渡县图书馆),杜镇远任总工程师,章袚、汪禧成、王节尧、张海平、吴融清等人任副总工程师。

杜镇远是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专攻铁路建设获得硕士学位的著名铁路专家,在美国德里铁路公司工作过4年,回国后主持修建过浙赣铁路以及从湖南衡阳为起点直达中越边境镇南关的湘桂铁路。当时驻弥渡的还有桥梁专家茅以升、建筑学家梁思成、水利专家汪禧成、任过美国芝加哥铁路局副总工程师的成孝,卫生处长庞京周、铁路医院院长陈召恩都是留学德国的医学博士,留学生和工程师数以百计。

1941年,美国援华二十野战医院、军政部八十兵站医院、滇缅铁路路警总队等先后进驻弥渡,弥渡成立电报局、县抗敌后援会等。这一年5月,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进驻弥渡中学,司令长官陈诚驻弥,第十一集团军宋希廉部兵站运输四团、胶轮大队(运输兵)进驻弥渡县;弥渡县8000人自带工具修建了瓦仓长1000米,宽150米供小型军用飞机起降的小型机场,土方初步完工后由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运输第四团1000余人修整半月完成,并在机场进行过军事检阅,司令长官陈诚及驻军各部首长、滇缅公路、滇缅铁路负责人等参加检阅,规模空间;同年5月14日,县城至海坝庄与滇缅公路连接线通车,全长7.2公里,弥渡在滇西抗战中的战略地位要加凸现。

1943年,为了反攻怒江以西和缅北,在云南重新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弥渡又成了众多军队的驻地;先后驻军于此的有,陈诚、卫立煌上将的远征军司令长官部,霍揆彰的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部,周福成的第五十三军军部,第十一集团军兵站总监部……弥渡一度成为了滇西抗战的军事指挥中心、后勤保障基地。



弥渡人民付出的极大牺牲和所作出的贡献



滇缅铁路督办公署,全署17000多人(不含各工程处的职工和民工18万人),驻弥人员中有正副处长30人左右、科股长100多人,股长以下人员及铁警四个大队约计4000多人。他们多是中国那个时代的高级知识分子和知名专家。

督办公署相继开工了住宿区建设,处长以上每人一幢中西式小型房屋,集中建在现在的弥渡一中校内;太和山后建了略计70多幢房屋,为科股长和职工住宅区。同时,在杜营北面建了运输管理站,办了一所扶轮中学。

弥城小镇,居民无田无地,人口不过2000人左右,抗日军队和滇缅铁路督办公署进驻弥渡,人员急剧增加,造成了物价、房价上涨。1941年8月28日,县府布告称:“滇缅铁路乃目前我国之生命线,于国民族关系之重大。”规定:“以后再有超额索取房价及任意抬高物价者,一经查获,即将严处。”那时,城区连同附近农村民宅的空房,全部用作了铁路专家学者的宿舍。

人口增多,消费水平徒涨,外地的商店、理发店、饮食店等服务业蜂拥而至,弥城镇热闹了起来。街上有禄丰的火腿鸡肉馆、上海的老义升酱、玉溪的糕点和小锅米线、“江南春”小笼包等等,本地人开的商铺、食馆生意也火爆起来。手工郑烟生产应运而生,广西人陈广和在后街开了广秦号,生产“双刀”牌卷烟,月产达1000多条,还有湖南人、唐山人和弥城人刘伟生产无牌卷烟,但仍然满足不了市场供应;一些商人还把弥渡大蒜贩运到畹町,再采购些卡其布、外国香烟、皮鞋、衬衫和日用百货运到弥城销售。弥渡人民为军队后勤供应和支持滇缅铁路督办公署运行作出了牺牲和艰苦的努力。

1942年5月,日军大举进犯缅甸,继而攻占了怒江以西的国土。为阻击日军,中国军队炸毁了惠通桥,将日寇阻截于怒江西岸,滇缅铁路奉令停工。

保家卫国,弥渡既是后方,又是前方;打击侵略者,弥渡人民积极支前,参加战斗。在随时都可能惨遭屠戮的恐怖气氛笼罩下,手无寸铁的弥渡民众毫不畏惧,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担起了卫国卫家的神圣责任。

“卢沟桥事变”,弥渡人民怒潮陡涨,9月11日,县城的公共体育场上群情激奋,“输出财产援助前敌将士!”“大家团结起来一致抗日!”“踏着殉难烈士的血迹去杀倭奴!”“乘此机会收复失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等口号声响彻云宵。这天,这块愤怒的土地上诞生了“弥渡县各界抗敌后援会”,制定宣读了《抗敌公约》:不做敌国顺民、不参加伪组织、不做敌军官兵、不为敌人带路、不为敌人侦探、不用敌人纸巾、不买敌人货物、不卖粮食及一切物品给敌人。这八个“不”,是弥渡民众的抗日宣言,也是抗敌行动。国家危难时刻,显示了弥渡人民的民族气质和英雄气慨。

1937年8月,弥渡县境内发生洪灾,乡镇河堤溃决,弥城附近的耕地颗粒无收,其它地方收成减半,损失276万元,1941年4月16日起,日本飞机三次轰炸白屯机场,投下霍乱、鼠疫病菌,炸死炸伤正在铺设跑道的民工1000余人,其中弥渡民工被炸死1人,炸伤34人。5月3日,倭寇攻占畹町、芒市、龙陵,致使滇缅公路沿线疫病流行蔓延。方国瑜所著的《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中记述:“霍乱病症自保山发作,而保山人民向滇西各县逃难,疫症流行日广……慌乱呻吟之声遍于邑落,亘古未有之洗劫也。”难民涌入弥渡将疫菌也带入了县境。1942年1月,霍乱病开始流行,红岩大营乡、武邑村、高旗营、大海埂等地相继死于霍乱的达300余人,出现了“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的凄凉惨状。

那时期,政府当局的官员上下勾结,敲诈人民,征兵作弊盛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与瘟疫双重危害的弥渡民众以民族利益为重,为保江山、卫社稷而忍辱负重,爱国爱家,除去妇幼和老弱病残,壮年男子几乎全部都当兵上了前线、去了公路和铁路筑路工地。

1941年,日本策动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后,把侵略魔爪伸向东南亚缅北及滇西,中国远征军第十一、二十两个集团军以怒江天险为屏障,挫阻了日军的凶焰。战场上牺牲了不少下级军官及战士,亟需补充,于是由李根源倡议,在大理三塔寺营房设立“军事委员会滇西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在云、贵、川、康四省设招生站,招收学生总队,其中招收9个男生中队、一个女生队和一个军官队(学员),共11个中队,约1000余人。当时,弥渡中学仅有3个班100多名在校生,在校生及历届毕业生、肆业生积极应考,经考试录取的44名男生、4名女生经过11个月的军事训练,成为了抗日军人学生。1934年3月毕业后,大部分学生分配到中国远征军所属第十一集团军、第十二集团军各军兵种,担任基层军事职务,其中一部分随副教育长董仲驰(任总队长)组织了滇西抗日游击总队,开赴中印、中缅接壤的片马、江心坡一带阻击日寇。弥渡籍学生担任的职务均属最基层军官,阵敏在第二军新三十三师部队任连指导员奔赴最前线,在全歼日军五十六师,收复腾冲、龙陵、芒市失地,打通了中缅、中印公路战斗中,他和战士们一起参加战斗若干次,立下了不朽的战功;自亚民在七一军新二八师政治部任科员,在驻保山时,恢复了被日机炸毁的板桥小学,并一度兼任该校教导主任,在滇西反攻战中,他所在的新二八师主攻松山至龙陵一线,攻克松山大丫口至白泥潭时,奉作战总部电令带领班长唐海(湖南人,后落籍于今弥渡永祥村委会)潜入敌后抓捕投敌汉奷——敌自卫团团长黄廷辅,抓捕搏斗中,自亚民右臂被敌人刺伤,终将汉奷捕获。在干战团的弥渡青年学生英勇杀敌,弥渡西街人李丰、葵园村人吴永龄、舒家营人舒开先、黄矿厂人彭估,在滇西反攻日寇战斗中壮烈牺牲。抗战中,一批批青年学生申请参加抗日军队,前赴后继奔赴前线作战,写下了爱国的篇章。

抗战时期,弥渡征兵63次4189人,其中有200人加入了远征军,231人加入了出国军。分别整编入营到六十军十一团、十二团、十一预备师、绥靖公署独立大队、宪兵队、中央重炮团、大理团管区、空军三十八站、三六补训处、战干团、远征军长官部六旅、新二八师以及辎重团、运输团等。从征将士转战山东、湖南、河北等省,有的参加了台儿庄、高安、奉新等战役,牺牲疆场约400余人。弥渡县人舒荣率部转战河南等五省,历经大小战役数10次,屡立战功,被升为13军军长。不少将士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后,随部队起义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据有关史料记载的不完全统计,在抗击日寇的8年鑾战中,少校约荀、李民助等327名官兵先后阵亡,全县人口伤亡855人,其中死812人,伤42人。弥渡县总人口从1938年的11.12万人下降至1944年的10.1108万人,1945年稍有回升为10.4823万人。每千人中就有8-9人死亡战乱和为国捐躯。烈士的鲜血流于印度、缅甸和国内的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山东等抗日战场,英烈家属遍布了弥渡的所有乡镇。

1938年,为防备日本飞机轰炸,成立“云南省防空委员会弥渡分会”,属滇西防空指挥部指挥,开始在弥渡中学内建造塔山防空洞、防空壕、防空坑,并设置警报器,宣传防空知识;8月31日,滇缅公路昆畹段全程通车,弥渡修建地段为东起祥云沙沟村,西至今红岩大东村,在抢修公路中,全县征调民工6000多人,投入13.5万个工日。1939年10月15日,为适应抗战需要,县府当局布告捐资,绅民捐新币6243.8元,在城南太乙宫(今粮食小区)成立弥渡县卫生院;11月,滇缅铁路开始全线路基抢修,弥渡分得从弥城东门外至南涧小军庄约20公里的路基抢修任务,6000余人自带工具、食粮艰苦奋战1年多,累计出工115.4万个工日。

1942年3月26日起,弥渡每天出民工1500人左右,至6月3日,共出1.94万个工日参加扩修白屯机场;5月4-5日,保山连续两天遭受敌机轰炸,颓垣败墙、血肉横飞,保山县城,立成死城。5月23日,驻弥渡、祥云的20集团军所属部队紧急奔赴怒江,分别向腾冲、龙陵松山发起攻击。战事吃紧,云南告急,大军云集滇西。在军粮供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仅1943年,弥渡征购粮食499.214万斤,其中马料31.15万斤。成立军粮运输处,下关设办事处,征购军粮160万斤,分运到下关、永平、漾濞、云县、云南驿等地。这一年,全县上万人马栉风淋雨,征送军粮510.72万斤。1944年春季,施钱83人,施米618人,施药200余人,施棺10人。同年9月,弥渡民众义务整修驿道9条280里。红岩为过境部队筹柴禾6万斤,草8万斤,包谷、蚕豆4万斤。出动劳工3800人次,组织驮马3000多匹运送弹药、粮食物资。

由于抗战期间弥渡的许多档案没有保存下来,很多数据无法统计完全。仅据现存资料统计,弥渡在抢修道路、机场、铺设中印输油管、运送军火粮草等支前中,出工上万人,投入工日242万个,捐款捐物难以计数,为抗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以上内容节选自《抗战弥渡》


162141wub3ev3o5le5w78b.jpeg


来源 |微弥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侵权举报:本网站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备案号:DWSBA5300000005号 | 主办单位:弥渡宏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87221096 |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18724986556 | 举报邮箱:luhshi@miduwang.com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云南网监电子标识 人力资源许可证 工商网监电子标识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网络谣言曝光台 网络安全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