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9|回复: 0

环境美了,人心齐了,钱袋鼓了!看弥渡这个村如何“逆袭”成景

     
发表于 6 天前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清晨,寅街镇大庄村的海塘碧波轻漾,凉亭飞檐探出葱茏绿荫。大庄村党总支书记李文虎站在塘边,指着环塘而建的一栋栋小别墅感慨地说:“以前这可是村里最遭人嫌的角落,如今倒成了‘观景房’。”


“那时挨着臭气熏天的旱厕住,一家人就两三间快塌的土房。”让李文虎印象最深的是曾经村里最困难的低保户——陈某某一家。几年前,这片20亩的水域还堆满垃圾,旱厕蚊蝇肆虐,连蓄水功能都已丧失。“家里条件好点的都搬到别处居住了,留下的都是没有能力搬迁的几家。”李文虎回忆道。


144428jkkoxuuun29dot9p.jpeg

曾经的“垃圾塘”变成了“风景塘”


转折始于一场环境革命:拆除旱厕、清运垃圾、修建环塘步道。当同心亭取代了烂土墙,最戏剧性的变化发生了——塘边没搬走的几家,竟变成了推窗见景的“湖景别墅”。


144429csv9eyl71guykzyq.jpeg

某某家建起了小别墅


改变如涟漪般扩散,不仅是临湖的几家。附近村民看到村庄环境越来越美,自发提水浇灌绿植树,主动清理房前屋后杂物。村里新建起14个规范的垃圾房,建成13个生态停车场、5个活动广场。眼看村里环境一天天变好,不少村民感叹说:“党组织搞活动,大家都愿意主动搭把手,自己的村子要靠自己来建!”


144430i9vhtrpcdjih95t5.jpeg

过去的卫生死角变成了村里的“同心亭”


环境蜕变激活了村庄精气神。今年盛夏,村民们又扛起铁锹加入“新战役”。对于不少村庄而言,污水治理工作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还需要每一户群众的支持。而对李文虎而言,污水治理是颗“酸山楂”,得把它酿成甜酒。


在他的带领下,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实现了下辖的6个自然村污水管网全覆盖。通过9级发酵池与6级净化池的技术组合,处理后水质也达到农田灌溉的标准。


环境好了,人心齐了,振兴的路也宽了。李文虎给记者算了笔账:闲置土地建起的27间商铺年收租金15万,5000平方米养殖场引来龙头企业;600亩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植,带动千人务工增收。“去年村级集体经济突破40万元,8个村民小组全覆盖分红。”

来源:“云岭先锋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侵权举报:本网站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备案号:DWSBA5300000005号 | 主办单位:弥渡宏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87221096 |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电话:18724986556 | 举报邮箱:luhshi@miduwang.com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云南网监电子标识 人力资源许可证 工商网监电子标识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网络谣言曝光台 网络安全证书